嫘祖故里“赶庙会”的由来及其庙会节
远安县苟家垭镇,不仅是闻名遐迩的“垭丝”之乡,而且是华夏第一夫人——轩辕黄帝之正妃——嫘祖的故里。
嫘祖是我国古代第一位杰出的女科学家,是她首创植桑养蚕缫丝之术。古历三月十五日是嫘祖的生日,人们出于对嫘祖的崇敬,每年三月十五日,便在嫘祖庙(亦称蚕神庙)前搭起戏台唱大戏,为嫘祖祝寿,祈求嫘祖赐福施恩,保佑故乡蚕事顺遂,五谷丰登。乡民们便从四面八方赶来看热闹,顺便把自家的农副土特产品拿到庙会上出售,换回自己所需要的生活用品。如此年复一年,久而久之,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种群众自发性的传统集会。所谓“赶庙会”即由此而来。由于庙会融宗教、文化、商业于一体,为当地群众所接受,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因而有很强的生命力,才能长期沿袭下来。
在当地人心目中,庙会是一个盛大的节日。在庙会到来的前几天,家家户户就开始准备赶会,做生意的赶快进货、整修门面;做手艺的,日夜赶制精美的竹木工艺品;经营传统小吃的,提前炸好油条、麻花;一些村妇也加紧纺纱织布,准备在庙会上出售。小孩子们更是象盼过年一样盼望庙会节早日到来,好随大人们去逛庙会,看大戏,看热闹,吃他们平时难得吃到的美食。三月十五那天,乡民们便早早起床,穿上节日的盛装,一些少妇和大姑娘们更是用心梳妆打扮,或背上漂亮的背篓,或提上精巧的篾篮,三三两两,成群结队,从四面八方赶到苟家垭参加庙会。一些从武汉、沙市、宜昌、分乡、河溶、漳村坪、雾渡河、重阳、马良、店垭等地远道而来的客商则早在前一天,或前几天就雇上挑夫和骡马将货物运到苟家垭,准备在庙会上赚山里人的钱。他们高价出售从城里贩来的食盐、洋布、洋火、洋油等工业品,再廉价收购当地的木耳、蚕丝、黄蜡、麂皮、桐油、木油等农副土特产品。
庙会上,人山人海,欢声笑语,热火朝天,戏台子上白天唱花鼓戏,多为“白蛇传”,“梁祝姻缘”和“蔡鸣凤辞店”之类的传统戏。晚上演牛皮影子戏,多为“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五虎平南”、“罗通扫北”之类的传统故事。尽管年年都是这些老戏,但山民们总是看的津津有味,手舞足蹈。还有三班响手(民间吹打乐队)轮番演奏,声震云霄,十里之外,可闻其音。特别是那唢呐子一吹,高亢嘹亮,悦耳动听,倍增欢乐喜庆的气氛。人们一边看戏、看热闹,一边讨价还价做生意。有的也抽空去走亲访友,好不快活。饿了,就到“张大金”吃油条、麻花,到“杨守全”的吃包面、糖饼子,小有金钱的人则坐到“向仁记”喝鹿苑茶。庙会从早上一直开到半夜鸡叫,人们才慢慢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