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总督(历代印度总督)_国际新闻

印度总督(历代印度总督)

国际新闻 2022-11-23 21:31www.worldometers.cn最新国际新闻
         印度总督(Governor-General of India),指英国在印度的管理首脑。从1773年这个总督头衔被授予沃伦•黑斯廷斯到1950年印度共和国废除这一职务,共有45人拥有这一称号。总督任期一般为5年期限,但能被革除及早退。
1介绍
印度总督(Governor-General of India) (或称Governor-General and Viceroy of India) 英国在印度的管理首脑。1773年这个职务被任命,与总督头衔被授予沃伦•黑斯廷斯。沃伦•黑斯廷斯在印度直接控制和监督其它不列颠东印度公司官员。
1858年印度受到英国王室的直接控制。印度各省(旁遮普邦,孟加拉,孟买,马德拉斯,联合省,等)向英国申请" 总督" 头衔。总督职务直到1950年印度制定一部共 和宪法后取消。
直到1858年,总督一般由东印度公司的主管选择,并对他负责。他由宗主国英国政府任命;印度国务卿为内阁的成员。在1947年以后,宗主国继续任命总督,但是由印度政府提名,而不是英国政府。
总督任期一般为5年期限,但能被革除及早退。在任期结束以后,一个临时总督一般有时被任命直到这个职位的一个新继任者被任命
2官邸
总督开始住在加尔各答的丽城大厦(Belvedere House)。19世纪初,总督搬到新建的政府大厦(Government House),Belvedere House变成今日的博物馆。1912年,印度首府从加尔各答搬到德里,开始建一个新的官邸Rashtrapati Bhavan。官邸为Sir Edwin Lutyens设计,1912年动土,1929年完工,1931年开始正式使用。全工程耗资87.7万英镑,是预计的两倍以上。现归印度总统使用。
3历任总督
威廉堡司令官(1773-1833)
沃伦•黑斯廷斯(1773年–1785年)
临时:约翰•麦克弗森(1785年–1786年)
查尔斯•康沃利斯,第康沃利斯伯爵 (1786年–1793年,1792年成为第一代康沃利斯侯爵)
从男爵约翰•肖爵士(1793年–1798年)
临时:艾留雷德•克拉克爵士8年)
理查德•韦尔斯利,第莫宁顿伯爵 (1798年–1805年,1799年成为第一代韦尔斯利侯爵)
查尔斯•康沃利斯,第一代康沃利斯侯爵 (1805年,再任)
临时:乔治•希拉里奥•巴洛爵士(1805年–1807年)
吉尔伯特•艾略特•默里•基宁蒙德,第一代明托伯爵(1807年–1813年)
弗朗西斯•罗登•黑斯廷斯,第二代莫伊拉伯爵 (1813年–1823年,1816年成为第一代黑斯廷斯侯爵)
临时:约翰•亚当(1823年)
威廉•皮特•阿美士德,第二代阿美士德男爵 (1823年–1828年,1826年成为第一代阿美士德伯爵)
临时:威廉•巴特沃思•贝利(1828年)
威廉•本廷克勋爵(1828年–1833年)
印度总督(1833-1858)
威廉•本廷克勋爵(1833年–1835年)
临时:查尔斯•梅特卡夫爵士(1835年–1836年)
乔治•艾登,第二代奥克兰男爵 (1836年–1842年,1839年成为第一代奥克兰伯爵)
爱德华•劳,埃伦巴勒伯爵(1842年–1844年)
临时:威廉•威尔伯福斯•伯德(1844年)
亨利•哈丁爵士 (1844年–1848年,1846年成为第一代哈丁子爵)
詹姆斯•布朗-拉姆齐,第十代达尔豪西伯爵(1848年–1856年,1849年成为第一代达尔豪西侯爵 大贺胥)
查尔斯•坎宁,第二代坎宁子爵(1856年–1858年)
印度总督和副王(1858-1947)
查尔斯•坎宁,第二代坎宁子爵 (1858年–1862年,1859年成为第一代坎宁伯爵)
詹姆斯•布鲁斯,第八代埃尔金伯爵(1862年–1863年)
临时:罗伯特•内皮尔爵士(1863年)
临时:威廉•登尼森爵士(1863年–1864年)
约翰•莱尔德•迈尔•劳伦斯爵士(1864年–1869年)
理查德•伯克,第六代梅奥伯爵(1869年–1872年)
临时:约翰•斯特莱切爵士(1872年)
临时:弗朗西斯•内皮尔,第十代内皮尔勋爵(1872年)
托马斯•巴林,第二代诺斯布鲁克男爵(1872年–1876年)
罗伯特•布尔沃-李顿,第一代李顿伯爵(1876年–1880年)
乔治•罗宾逊,第一代里彭侯爵(1880年–1884年)
弗雷德里克•汉密尔顿-坦普尔-布莱克伍德,第一代达弗林伯爵(1884年–1888年,卸任后受封第一代达弗林和阿瓦侯爵)
亨利•佩蒂-菲茨莫里斯,第五代兰斯多恩侯爵(1888年–1894年)
维克多•布鲁斯,第九代额尔金伯爵(1894年–1899年)
乔治•寇松,第一代凯德尔斯顿的寇松男爵(1899年–1905年)
代理:奥利弗•罗素,第二代阿姆普席尔男爵(1904年)
吉尔伯特•艾略特-默里-基宁蒙德,第四代明托伯爵(1905年–1910年)
查尔斯•哈丁,第一代潘雪斯特的哈丁男爵(1910年–1916年)
弗雷德里克•塞西杰,切姆斯福德子爵(1916年–1921年)
鲁弗斯•艾萨克斯,第一代里丁伯爵(1921年–1926年)
代理:维克多•布尔沃-李顿,第二代李顿伯爵(1925年)
爱德华•弗雷德里克•林德利•伍德,第一代尔文男爵(1926年–1931年)
在尔文勋爵请假离开期间代理:乔治•戈申,第二代戈申子爵(1929年)
弗里曼•弗里曼-托马斯,第一代威灵东伯爵(1931年–1936年)
维克托•霍普,第二代林利思戈侯爵(1936年–1943年)
阿奇博尔德•珀西瓦尔•韦维尔,第一代韦维尔子爵(1943年–1947年)
路易斯•蒙巴顿,第一代缅甸的蒙巴顿子爵(1947年)
印度总督(1947-1950)
路易斯•蒙巴顿,第一代缅甸的蒙巴顿子爵 (1947年–1948年,1947年成为第一代缅甸的蒙巴顿伯爵)
查克拉瓦尔蒂•拉贾戈巴拉查理(1948年–1950年)
最后一任英印总督蒙巴顿
末任印度总督留下后患:印巴分治和印巴战争
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本是同根生。在十几个世纪中,生活在南亚次大陆的印度教徒与穆斯林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1947年6月3日,英国最后一任印度总督蒙巴顿公布印巴分治的“蒙巴顿方案”,由此种下了印巴两个国家持续半个多世纪冲突的祸根。
“砍掉脑袋,摆脱头痛”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民族解放运动高涨。1946年2月18日,孟买港两万余名水兵发动起义。到2月21日,印度海军官兵全面加入起义。英国殖民当局尽管用军舰、重炮镇压了起义,但也不得不承认,“不能依靠军队在印度维持殖民统治”了。就在印度水兵起义的第二天,英国工党政府首相艾德礼急忙宣布派遣内阁使团前往印度,就印度独立问题进行谈判。
为彻底解决在南亚次大陆存在多年的宗教冲突,1930年,著名穆斯林诗人、思想家和哲学家穆罕默德•伊克巴尔第一次提出了穆斯林建立自己的国家——“巴基斯坦”的主张。这一主张一经提出,便得到了众多穆斯林的支持。1942年,英国教授科帕兰在《印度问题》一书中提出了对印度“分而治之”的治印大纲。他主张把印度分为三个统治区,即印度教徒区、伊斯兰教徒区和土邦。这一计划正符合英国当局的想法,因而很快被采纳。但是,印度共和国的奠基者“圣雄”甘地和国大党领袖尼赫鲁始终坚持印度是一个民族的理论,反对印巴分治,反对巴基斯坦单独组成一个民族国家。用甘地的话说,以分裂印度的方式解决存在多年的民族问题,就好像是“砍掉脑袋,摆脱头痛”。
4蒙巴顿方案
1947年3月24日,新任印度总督蒙巴顿勋爵抵达印度,接替已被宗教仇杀搅得焦头烂额的韦维尔。路易斯•蒙巴顿是维多利亚女王的曾孙、当时英国国王乔治六世的堂兄弟,此前曾任东南亚盟军总司令。蒙巴顿到达印度后,发现情况远比他想象的要复杂得多。蒙巴顿形容自己“犹如坐在了一艘着了大火,且装满火药的轮船中”,如不迅速采取措施,一旦火药爆炸,就有“船毁人亡”的危险。
1942年3月,英国政府曾派掌玺大臣、下院领袖克里普斯前往印度,许诺战后给予印度自治领的地位。克里普斯到达印度后,提出了英国对印提案,也就是“克里普斯提案”。其内容是:英国与印度磋商后,决定发表使印度在最短时期内成立自治政府的提案,提案的内容是建立新印度联邦,使之成为自治领,其地位与英国本国及其他自治领各国相等,不论在内政和外交上,均不隶属他国。但方案中又提出,英属印度的土邦有权不加入新建立的印度联邦,这就使得有可能在印度原有土地上建立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政治实体,从而为印度的分裂打开方便之门。同时也意味着,拟议中的东巴基斯坦——孟加拉有可能单独立国。“克里普斯提案”成为后来“蒙巴顿方案”的雏形。
当蒙巴顿将有可能使印度分为几个独立国家的方案交给国大党主席尼赫鲁和穆斯林联盟领袖真纳时,遭到了他们的一致反对。愤怒的尼赫鲁甚至不顾礼节,把方案副本使劲地扔在地上,忿忿地说道:“不行!”真纳则坚持要将东西两个穆斯林聚居区置于一个统一国家的领导之下。蒙巴顿按照他们的意愿修改了方案,但是,蒙巴顿预言:不出25年,东孟加拉一定会脱离巴基斯坦,真纳的双头巴基斯坦注定要消失。1971年,孟加拉国脱离巴基斯坦独立,蒙巴顿的预言果然应验。
当获知尼赫鲁等人已经同意分裂印度的方案时,甘地不禁情绪激昂地高呼:“让全国在烈火中燃烧吧!我们决不会放弃祖国的一寸土地!”这位为自己祖国的独立奋斗了几十年的老人,怎么也不会想到,“自由印度”的诞生竟要以国家的分裂为代价。
5黑道凶日
1947年6月3日,蒙巴顿向外界正式公布了印巴分治方案,即后来人们所说的“蒙巴顿方案”。随即,一位对印度一无所知的英国勋爵西里尔•拉德克里夫被蒙巴顿连蒙带骗地请到印度。他被要求在36天之内为印巴两国划定边界。在新德里44摄氏度的高温下,能提供给他的全部资料就是一大堆乱七八糟的文件和一份早已过时的1943年的人口统计表。
按照蒙巴顿分治方案,巴基斯坦由东、西两部分组成,分别称为东巴和西巴。东、西巴被印度隔开,相距约2000公里。东巴人绝大部分属孟加拉族,操孟加拉语;西巴人分属信德、旁遮普、俾路支和巴丹等几个民族。两地居民的文化和民族都不尽相同。东、西巴合为一体的基础仅仅是伊斯兰教。这种地理上的相互隔绝,民族、文化和语言的巨大差异,极易为内部分裂和外来干涉势力所利用。
蒙巴顿方案的核心是按宗教,而不是按语言、文化或民族的区别来划分自治领。由此产生的印巴分立造成了无穷的后患。方案规定,各土邦可以自行决定加入任何一个自治领,这使查谟和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成为悬案,造成印巴两国独立后立即围绕克什米尔问题兵戎相见。
“既然有关各方一致认为,必须刻不容缓地宣布印度独立,那么想必您已经考虑到具体日期?”一位印度记者问蒙巴顿。
“是的。”蒙巴顿回答。
此时,一系列图像和数字在他的脑海里翻腾。最后蒙巴顿下定决心,选择了与他一生中最辉煌的胜利紧密相联的日期———8月15日。正是这一天,他在缅甸丛林中进行的旷日持久的战争,以日本的无条件投降宣告结束。蒙巴顿高声宣布:
“1947年8月15日,印度将正式获得独立!”
这一消息犹如一枚引爆的炸弹,顿时使全世界为之哗然。在英国议会,在首相官邸,在白金汉宫,到处笼罩着一片震惊的气氛。没有人,甚至连首相艾德礼也未曾想到,蒙巴顿竟然如此急不可耐地降下大英帝国在印度的帷幕。而当虔诚的印度教徒纷纷打开日历时,不禁大吃一惊:1947年8月15日——这一天恰是印度教的黑道凶日。巴基斯坦则在前一天——8月14日宣告独立。
6三次印巴战争
“蒙巴顿方案”中规定,克什米尔地区可以自由选择归并印度或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的500万人口中,77%是穆斯林,印度教徒占20%。但是,由于英国为在印巴两国间制造矛盾,将克什米尔的主权交给了信奉印度教的查谟土邦王公。
1947年8月,克什米尔境内的穆斯林土邦蓬齐发生起义,宣布成立“自由克什米尔”政府,加入巴基斯坦。巴方对此表示欣然接受。但查谟王公随即对蓬齐采取高压政策,致使50万穆斯林越境逃入巴基斯坦。10月20日,“自由克什米尔”义军逼近克什米尔首府斯利那加,克什米尔土邦向印度政府求援。27日,印度伞兵部队在斯利那加空降,第一次印巴战争随之爆发。
第一次印巴战争几乎使用了当时世界上所有常规武器。在战争中,巴基斯坦空军频繁飞越喀喇昆仑山脉支援陆军作战,印度空军在夜间沿河谷飞行,为在克什米尔作战的部队提供支援。这次战争以巴基斯坦占领克什米尔2/5领土,印度占领其余3/5领土暂告结束。
1965年8月,印控克什米尔的穆斯林再度发生反对印度政府的武装斗争。起义后的穆斯林成立了“革命委员会”,发表宣言,号召克什米尔人民“摆脱印度军队的枷锁”,要求克什米尔政府释放在押的克什米尔独立运动领袖。9月6日,印巴双方为克什米尔问题再次发生战争。后来经过苏美两国向印巴分别施压,联合国秘书长吴丹从中斡旋,双方于次年1月签订《塔什干协定》,各自退回1965年8月前的控制线。
1971年11月21日,印度和巴基斯坦又一次爆发战争。12月,战争扩大到西巴基斯坦,发展成全面战争。12月7日,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票通过决议,要求印巴双方停火和撤军。印军仍持续大举进攻,于12月16日攻占达卡。12月17日,历时27天的第三次印巴战争以巴基斯坦守军全线停火宣告结束。这次战争使巴基斯坦遭到肢解,从而大大削弱了印度在南亚次大陆最大的竞争对手。
 

Copyright © 2016-2025 www.worldometers.cn 全球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全球化,全球疫情,全球股市,全球新闻网,全球地图,全球通史,经济全球化,全球变暖,全球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