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天皇
国际新闻 2022-11-24 06:51www.worldometers.cn最新国际新闻
日本天皇作为日本国现如今的国家形象的象征,自二战结束以后,其权力大多已被剥夺,但却仍如英国女皇一般,受到日本民众的拥护和追捧。而从日本历史发展的阶段来看,除了二战结束之后,天皇的地位在日本国内始终无比崇高,再加上长期以来神国思想的影响,也使得天皇一度同天神对等,在古代,任何一个日本国民都不准也无法动摇天皇的地位,这并不是一句玩笑话,要知道,尽管日本幕府时代极大程度上削弱了天皇的权力,但仍旧没有哪位幕府大将军敢取代天皇而代之。
古代日本天皇画像
民间有句俗语曾说:一亿日本人都是儒教徒。由此可见,自我国传入日本的儒学思想,对古日本思想文化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儒学传入日本的过程中,却有两种学说和观点是坚决不被日本国民所采纳的,一种就是可以通过武力手段讨伐君主,另一种则是儒家所宣扬的禅让制。毫不夸张地讲,在当时的日本只要有人敢大张旗鼓地宣传这两种学说,“凡大八州臣民皆可鸣鼓而攻之”。
但正如前文提到的那样,虽然日本天皇的地位从未被撼动,可权力却并非始终掌握在天皇手中,幕府时代的出现就是最好的证明,在那一时期,日本天皇更像是一个表明正统的吉祥物,谁控制了天皇,谁就是正统的“大将军”,拥有讨伐不臣之民的权力。不过,早在奈良时代,天皇的权力就曾一度缩水,出现了如我国古代外戚专政的现象。这便是古日本摄关政治。至于院政,则是同天皇主动让位太子后,对新任天皇权力约束的一种政治现象。两者不可同日而语。
摄关政治标志着外戚专政的开始
与摄关政治密切相关的日本奈良时代那么,何为日本“摄关政治”呢?提及这一历史名词,我们首先有必要了解一下奈良时代的背景。西元710年,日本朝廷迁都至奈良的平城京,开启了日本历史上又一重要时期——奈良时代(即以平城京为政治中枢,持续时间为西元710年——794年)。之所以说奈良时代极为重要,则是因为这一时代是日本历史上向大唐帝国全面学习的时代。正如笔者前面先前文章中提到的那样,日本律令制的出现,正是受大陆政治文化的影响。
与此同时,日本朝廷除了完成在政治上的改革后,又在经济领域铸造了所谓的“本朝十二钱”(代指自西元708年开始铸造的货币和同开珎,至西元958年发行的乾元大宝,期间共出现了十二种货币)。此外,为了促进经济繁荣,日本朝廷又相继颁布《关市令》,在最大程度上促进了古日本的经济发展。也正因如此,日本史学家吉田孝才认为“和同开珎和平城京的出现,是日本作为律令国家的象征”。
然而凡事有利有弊,尽管奈良时代对日本历史的进程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但也正如日本学者中村修也在《续日本纪的世界》一书中所叙述的那样:
以正仓院宝物为代表的华丽的唐风文化这一现象的背后,该时代也是接连不断的叛乱、谋反、政情不安和混迷的时代。
日本奈良时代共经历了八代天皇,却由于女子掌控权力的占比最大,因此也被人们戏称为“女子掌权的时代”(如元明、元正和孝谦为女皇,在位二十五之久的圣武天皇虽然是男性,但实际的政治权利却由光明皇后所掌控,而淳仁天皇则同样受到了孝谦女皇的掌控)。顺带一提,古日本政治史上的女子掌权,是指女皇或皇后临时掌权,并非是将天皇的权力完全剥夺。但正是由于这一时代下女子在政治领域的异常活跃,也为外戚势力登上权力的舞台,创造了弥足珍贵的机会。
女天皇
直至朝廷迁都平安京(即日本京都)后,受奈良时代政治格局的影响,根据日本学者西山良品的观点:
9世纪,王权确立了同其他贵族和王族隔绝的绝对权力。但另一方面也此形成了王权固有的特征,即虚弱的天皇和幼帝接连登基。
如此一来,因王权这一固有的特征,以藤原良房为代表的“摄关政治”,正式开了序幕。有关摄关政治的解释,在现今的《日本史广辞典》中有较为全面的介绍,但总结下来,就是指在天皇年幼时期,由作为天皇外戚的藤原氏代替年幼的天皇掌握中枢权力,直至天皇元服礼(日本武士12岁至15期间所举行的成人礼,同样受用于天皇,想要了解的朋友可参考《武士的家用帐》)成年后,便将以摄关为名的“摄政”,改为关白(政务公文在奏上、宣下前都要经由关白审阅),仍旧享有代拟诏书、任免官员等权力。所以,尽管关白和摄政的名称不同,但都统归于“摄关政治”。
曾任关白一职的丰臣秀吉(剧照)
而既然提到了以藤原氏为代表的摄关政治,不妨再为各位普及一些小的知识。日本历史上著名的“承和之变”,就是发生在西元842年(日本承和九年),以藤原氏为代表,利用立废太子之举来排挤和打压政敌的一场政变。而这场政变的结局,则是当时的皇太子恒贞亲王被废,道康亲王成功上位。但也正是因为道康亲王的登基,也使得之后如仁明、文德、清和、阳成等诸多弱帝、幼帝接连登基,为身为外戚掌权的藤原氏提供了良好的政治舞台。更为惊人的是,作为藤原良房后人之一的藤原道长,甚至连续当了四代天皇的岳父,其政治地位也就可想而知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迄今为止日本民间第一大姓便是“佐藤”的原因,因为佐藤氏在当时就是辅佐藤原氏的一支坚定力量,得到了藤原氏的信任。
但直到冷泉天皇登基(西元950年)开始,摄政和关白才被确定为固定的职位,正如前文说的那样,两者除了名称不同,职能基本相等。
院政扫清了外戚势力,却仍旧限制了天皇权力
至于“院政”,则是一种出现于平安时代后期的新型政治形态,而院政的出现也逐渐取代了以外戚为首的“摄关政治”。院政的由来,则是指在当时,如果有天皇主动退位让位给皇太子,自己则当太上皇,但这种太上皇(如果天皇退位皈依佛门,仍旧行院政之职,则被称之为“法皇”)的性质并非完全放松权力,而是仍旧会在院厅处理政治文书,统揽国家大事,这也就是“院政”一词的由来(“院政”一词的正式出现,是在江户末期历史学家赖山阳撰写的《日本外史》一书中,在这之前,这种政治形式并没有统一的名称)。
而院政的出现最早开始于白河天皇(西元1156年7月,以后白河天皇的支持者源义朝、平清盛,和以崇德上皇的支持者源为义、平忠正为矛盾的“保元之乱”拉开序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院政的出现),虽然在名义上持续至江户时代后期的光格天皇结束,但据后世史学家的考证对比,客观上院政现象的结束,早在镰仓时代末期的后宇多天皇时期,就已经基本消失,实际上只存在了约一百三十余年的时间。
总结:
因此,从摄关政治和院政的对比上来看,我们不难发现,凡摄关政治时期,天皇的权力及“候选人”,主要受到以藤原氏为代表的外戚势力所操控。而在院政时期,太上皇或法皇则直接拥有任免权,虽然排除了外戚专政的隐患,但仍旧在最大程度上限制了天皇的实权。
但是,院政的出现虽然将藤原氏这一强大的外戚势力所推翻,但却为之后的武家政权的出现,埋下了祸根和伏笔,天皇的地位并没有因此得到加固,甚至在之后进入了更为清冷的时代。
上一篇:日本人口
下一篇:日本hiphop danc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