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巢是什么人?他是如何掀起黄巢起义的?

世界历史 2022-07-26 17:14www.worldometers.cn世界历史故事

  说来领导这场起义的富商家庭出身的还是一个不第,他的著名诗句“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大家可能都是耳熟能详,据说这是他五岁时占的诗句,果然也是智慧超群的神童。尤其是他那“冲天香阵满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充满政治谶语况味的诗句,便已经透露和暗示了所有的革命热情(张艺谋的电影有过类似的激情诠注)。

  其实,发生农民起义已经在黄巢起事之前发生,早在公元859年,宁国(安徽宁国县)人裘甫就率众起义反抗唐朝,攻取剡县(浙江嵊县),遭受唐廷和藩镇双重残酷盘剥的大唐民众也早已有了造反之心,只差有人罢了,裘甫的,应者云集,第二年就聚集了三万之众。看到自己的江山岌岌可危,十分好玩的也不敢怠慢,停下了调兵遣将去打压农民起义,派王式率官军前往攻打,在装备和人数不占优的情况下,裘甫领导的浙东农民起义只坚持了几个月就宣告失败。不过革命的火种从此播下,套用伟人的话就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也,因为此后的唐朝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发动和壮大,正是以这次的起义为引爆点,由此风起云涌,重创了唐朝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加速了腐朽唐朝的崩溃进程,所以说是虽败犹荣,意义重大。

  黄巢起义

  一般来说,大凡发生了农民起义,基本都已经是封建朝代晚期,而且也已经是因残酷压迫使阶级矛盾激化引起的不可调和的产物,唐朝农民起义也不例外,基本上是一种规律性的东西,最终也成了改朝换代的工具。

  正所谓“那里有压迫那里就有反抗”,民众只能用大规模起义来反抗腐朽透顶的唐朝统治者,公元874年,濮州(山东鄄城县)王仙芝在长垣(河南长垣县)又举起义旗,应者数千人,次年军就攻取唐濮州、曹州,聚众数万。就在王仙芝起义前一年,适逢关东发生了大旱,民不聊生,官府还强迫百姓缴租服役,走投无路之下只能和官府进行多次武装冲突。乾符二年(公元875年),王仙芝、尚让起兵之后。黄巢也在冤句县(山东菏泽西南)聚众数千人响应王仙芝,攻击唐州县,数月转战间队伍也迅速增至数万人。

  当有财的落弟秀才黄巢趁唐朝统治者不顾民众死活过着醉生梦死的腐朽生活,当骄横藩镇只想打着自己的小九九争地夺利不顾唐朝小朝廷死活,并有心在天时中有所作为时,古代农民的斗争智慧和优秀品质也在黄巢的激发下表现得淋漓尽致,经过了持续近十年的声势浩大的武装起义,从最初的几千人发展到了几十万人,勇敢地占领了唐朝统治中心长安,迅速成为了唐末农民起义的主力军,也最终敲响了腐朽唐王朝的丧钟,唐朝经过农民起义的折腾,也算是了。

  起义之初,黄巢起义军十分善于利用唐辖地几乎全部被分割的历史条件,同时利用藩镇与唐朝小朝廷的争权夺利所留下的权力真空和用兵盲点,巧妙周旋,这正如著名历史学者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所说“黄巢渡过长江四次,黄河两次。这为历史上的流寇发现唐朝中有无数的罅隙可供他自由来区。各处地方官员只顾本区的安全,从未构成一种有效的战略将他网罗”一样,通过独特的生存智慧和斗争哲学,成为了反唐的主力军。

  据史载,黄巢起义军最初的用兵也不是很顺,甚至于东攻沂州(今山东临沂)时遭受了挫折,居然不能攻下来,于是他们调转枪头转战山东、河南等地,攻占敌人力量比较薄弱的阳翟(今河南禹县)、郏城等八县,,进而逼到汝州城下。乾符三年(公元876年)九月,起义军终于攻下了战略地位比较重要的汝州,守将董汉勋被杀,刺史王镣做了起义军的,然后乘胜剑指东都洛阳,威逼长安,让唐朝统治者惶惶不可终日。

  眼看起义部队军事攻势,唐统治者只好使出怀柔政策,向起义军伸出了橄榄枝。而且农民起义军的最大弱点就是容易妥协,按照某些政治教材的观点认为,农民起义军由于缺乏先进的科学理论作指导,到了最后基本上都成了封建皇朝改朝换代的工具,因为农民兄弟起义的诉求也很简单,有时候甚至于不过是分点土地混个温饱,最终都会,更有起义军中的政治投机者以此为晋身的筹码和敲门砖,起义军领袖王仙芝就是这样的“投敌变节”人物。

  因为刺史王镣是当朝宰相王铎堂弟,经不起王镣的鼓捣,有心做官的王仙芝于是让王镣写信给蕲州刺史裴偓,表示愿意接受朝廷“招安”,背叛革命。这一年年底裴偓果然和唐廷谈妥了条件,愿授王仙芝左押牙兼监察御史之职,大家罢兵,。

  黄巢一听到这一投降行径勃然大怒,这不是见利忘义出卖兄弟是什么?于是大骂曾经的起义军“教父”王仙芝“始者共立大誓,横行天下,今独取官赴左军,使此五千馀众安所归乎!”(《·卷252》)

  其实黄巢发怒的原因无它,按照《资治通鉴》的口径就是:“黄巢以官不及己”是也,分赃不匀啊,这种招安情绪以及做官道理最终也华丽地毁灭了声势浩大的起义军,而农民起义的妥协和不彻底性也暴露无遗。为了出口恶气,还因此大打出手“殴仙芝,伤其首,其众喧噪不已”,总之就是为了利益问题上演了全武行,一派腥风血雨。后来王仙芝怕触犯众怒,再不甘心也只能丢了官府递上来的这个“烫手山芋”,决定不接受官府任命,算是息事宁人。

  然后,起义军在蕲州疯狂烧杀抢掠,“城中之人,半驱半杀,焚其庐舍。渥奔鄂州,敕使奔襄州,镣为贼所拘。贼乃分其军三千馀人从仙芝及尚君长,二千馀人从巢,各分道而去。”

  曾有历史研究者总结黄巢起义的失败原因是:“整个黄巢起义虽属浩大,实际上却只能算一次流动性的农民起义,从来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农民起义根据地,即使已经攻入唐朝的统治中心长安,建立了一个看起来体制完整的农民起义政权,但在实际上,却只是一个空架子,没有从事过经济、文教建设。”这个基本上也说到了点子上,纵观中国历史上的诸多农民起义,事实也只是“官让民反”的不得已之被动行为艺术而已,很少有完整的革命纲领和行动指南,而文化程度上的欠缺更加使农民革命披上了原始嗜血的色彩,更像是一场无组织无原则的抢劫生活资源的很土的军事行动,根本没有周密而长远的军事计划和政治主张,最终也逃不了成为改朝换代工具的宿命。他们除了观念狭隘、小富即安,还在特殊情境下嗜血如命滥杀无辜,比如黄巢军就曾在广州大肆杀了二十余万阿拉伯、波斯等穆斯林商人,简直和凶残有一拼。更有甚者,据《·黄巢传》载曰:“贼围陈郡三日,关东仍岁无耕稼,人俄倚墙壁间,贼俘人而食,日杀数千。贼有舂磨砦,为巨碓数百,生纳人于碎之,合骨而食,其流毒若是。”因为起义军所到之处,公然洗劫一空,,最终演化为最惨烈的“人食人”,日杀数千,碎骨而食,兽之性大发啊。

  当然说这些,也没有贬低农民起义的积极意义,比如沉重打击封建腐朽统治就是一种伟大作用,也直接推动了历史前进,功不可没也。

Copyright © 2016-2025 www.worldometers.cn 全球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全球化,全球疫情,全球股市,全球新闻网,全球地图,全球通史,经济全球化,全球变暖,全球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