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员都已经从三品降到正四品 他们为什么还
还不了解:古代官员的读者,下面双元制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代官员从三品降到正四品,为何暗暗窃喜?
我们在高中的时候学过《中举》这篇文章。
当一把年纪的范进得知自己金榜题名、高中举人的时候,竟然兴奋得疯了。
这虽然只是一部小说,但是也体现了中国人爱做官的传统。
俗话说:“学成文武艺,货卖帝王家。”
从古代趋之若附的制度到现在的公务员“考试热”,无不彰显着这一特色。
中国人为什么爱做官?
自从设置了九卿制度之后,中国的官员体系就开始逐步得到了完善。
这个体系是呈现金字塔形状从下往上的,位置越高,职务越高,职位越少,权力越大。
所谓“高官厚禄”,人们在拼了命地往上爬的时候,不仅仅是为了取得更高的职务,获取更高的地位,更是为了取得丰厚的俸禄。
同时当官还有其他诸多的好处。
一是不用缴税。在古代税务种类很多,农耕文明完全是靠天吃饭的。平时还好,一旦到了灾年,生活的压力就特别大,沉重的税赋会死死压在普通人身上喘不过来气。
官员的俸禄虽说是来自国家的财政收入,其实本质上还是来自广大普通老百姓上缴的税赋。当上官后,自然是不用再缴纳了。
二是光宗耀祖。在古代,官员又被称为“父母官”,哪怕是品级最低的官员,普通老百姓见了也会主动称呼为“官老爷”。
只要家里面有人当了官,那就是“一人得道,”,亲戚朋友时不时也会跟着沾点光。
平时家里面有人打个官司,考个科举都能从中获得帮助。
不是有那么句话么?
叫作“朝廷有人好做官”。一旦一个人当上了官,特别是大官的时候,这个家族里面其他人考取功名、被提拔就容易得多。
就形成了一条关系网,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官官相护”。
三是妻妾制度。在古代,普通老百姓饭都吃不饱,能娶回来一个老婆就已经不错了。
但是当上官之后,每个品级的官员允许娶几个妻妾是有朝廷的律法规定的。
这样,官员在享受多个老婆伺候的同时,更有机会实现后代的繁荣昌盛。
当然,当官的好处还远远不止这些,这边就不再一一列举了。
然而当官的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毕竟享受了那么多的资源和待遇,谁能不眼热?
官场如战场,千百年来,有多少英雄倒在了晋升的道路上。
有道是“宰相的家人七品官”。
品级制度在中国有着漫长的历史和演化,到元明清三朝起,一共设置为九品,又分正品(正职)和从品(副职)。
从一品的朝廷大员,一直往下延续到九品芝麻官。
众多学子通过科举进入官场体系,除了殿试一甲的状元、和榜眼会被留在的身边委以重任,其他人都会被下放到地方上从基层做起。
运气好的三年一升,最后直达金銮殿,运气差的一生就窝在起步的地方。
有一部叫作《宰相刘罗锅》的电视剧,宰相得罪了皇帝,被一路降职到一个偏远的地方去看守城门。
他被从一品大员被“撸”到了九品城门官的位置,到了最后穷得连自己的家人都养不活了,更别提养轿夫和佣人了。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品级和俸禄是挂钩的。
当骑着从城门口路过的时候,他要求刘墉下跪迎接。
从这一点看,品级和地位也是挂钩的。
然而事有反常,虽然品级和地位、俸禄挂钩,但是依然有大量的人员即使放着从三品的官位也愿意降职到正四品上去,莫非这中间有什么猫腻么?
这里面的确有很大的猫腻。
虚职和实缺
古代有那么一句话: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这指的还是清官,如果是那种刮地皮的贪官、昏官,那可就不止是十万雪花银那么简单了。
但是实际代官员的俸禄可远远没有这么多银子。
就拿一个普通的县令来说,一年的俸禄也就几十两银子,三年怎么着也和十万两雪花银相差甚大。
这就牵涉到官场上另一个比较隐晦的问题——虚职和实缺。
有些官员听起来品级很高,甚至达到九卿,但是工作内容却只是一个伺候人的工作。
比如说太仆卿这个岗位,史书上记载它是“掌车辂、厩牧之令,总乘黄、典厩、典牧、车府四署及诸监牧”,其实就是给皇帝养马的。
里面就做过这个叫作的工作,也是因为职位太低,遭到了武曲星君的嘲弄,才反下了天庭,最后。
这个岗位的工作地点叫太仆寺,听上去高端大气上档次,好像跟这样的司法衙门一样,其实就是装饰好点的马厩。
这种没有权力的虚职,虽然高达从三品,听起来比四品的知府大人都高,但是却是没有人愿意干的。
而另一种只有正四品的佥都御史就大大不同了。虽然比从三品低了半级,但是却是整个都察院的中枢神经。
都察院负责对国家的司法机关进行监督,专事对朝廷官员的日常行为进行考察和监督,拥有“大事奏裁,小事立断”的权力。
都察院最基本的工作人员叫作监察御史,尽管只是区区七品的小官,但是权力却足以让一二品的大员为之忌惮。
他们相当于皇帝在民间的眼睛,专门盯着文武百官的,从他们的穿衣打扮到说话态度和言语挑出毛病,然后进行弹劾。
这样的人谁能惹得起?
在巡查的时候,上至皇亲国戚,下到地方官员都把他们捧得高高的,生怕一个不小心就得罪了他们。
到时候在朝堂之上被参上一本,受到处罚,那就得不偿失了。
这种人的收入不高,但是不代表外快不多。
在他们各地巡查的时候,当地官员往往会主动拿出孝敬钱,少则几百两,多则上万两。
有的犯事的官员为了把事情抹平,封住他们的口,甚至把他们拉下水,那他们私下的收入就更多了去了。
这么算起来,古代的从三品还真的未必比得过正四品,因此,如果有一个人刚好从三品降到了正四品,大部分情况下他还是非常暗自窃喜的。就连网友也直呼:换作你也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