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员退休到底是什么样的 古人退休真的有那

世界历史 2022-07-26 18:25www.worldometers.cn世界历史故事

  对古代做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双元制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古代,当官的“退休”真的有那么容易吗?

  正所谓“富贵不还乡,犹如”,一个人要是发了财、当了官而不回一趟老家,那简直就像是没有发财、没有当官一样。尤其是在封建帝制的旧时代里,这种“衣锦还乡”的形式也就成为了大多数人想要争取过上好日子的主要念头。

  当然了,相比于我们现在,古代人的衣锦还乡就要简单粗暴得多了,这也是为什么,古代的官员们会在“告老辞官”之后“乞骸骨”,带着自己的妻儿家眷离开京城,回自己的老家过日子。

  在古代的官僚体系中,能够说出“乞骸骨”这三个字的,可不是什么站在“凌霄宝殿”之外七品八品官员,毕竟对于古代那个等级划分明确到严苛的时代而言,乱说话可是一个要“杀头”的大罪。

  在我们现在的电视剧中,“告老还乡”似乎已经成为了古代官员常用的“退休”手段。但是正如前文中所说的那样,真正有资格说出“告老还乡”这四个字的,只有在朝堂上穿“红袍紫袍”的一二品“朝廷大员”们。

  这些人究竟有多么厉害想必也就不用做过多的赘述了吧?毕竟这样的人要是放在我们现代来说的话,那最低也得是部长级别的国家官员,更别说什么“”和“封疆大吏”这样已经走到了“副国级”的高级官员们了。当然了,这样的人就算是跪在面前“乞骸骨”,皇帝多半也不会同意。

  因为他们除了在岗位上干到“殉职”之外,就只剩下“抄家灭族”这一条可以“退休”的路子。

  真正能够在上了年纪之后“退休”的,只有那些个在京城里是“孤家寡人”的“京官”们。京官这个词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是通用于所有在皇帝眼皮子底下当官的人。

  尤其是在我们现代古装电视剧泛滥的时代中,京官的这一层意思就更加明显了。但是在真正的封建帝制的时代,京官指的就是那些孤身进京当官的读书人。

  古代的用人制度我们差不多也能清楚,年轻的读书人们要是想“入仕”,那就只有考这么一条路可以走。通过科举获得功名之后,他们唯一能够进入到“上层社会”圈子里去的办法,就是留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当官。

  但顺利留下来的人注定十不存一,更多的年轻人也只能被委派到各个地方上去当一个级别的“父母官”,否则的话,就只能再继续向上考,直到成为“”之后,才有些许可能进入到某位“三公九卿”的眼中,依靠他们在朝堂之上的势力和派系,慢慢的爬上去。

  可这样的人无一不是历史上的名人,比如大唐宰相,就是一个出身寒门但是之路爬到了宰相高位的人。不过李义府和其他人不一样,他是被还没有当皇帝的从底层一点一点提拔上来的。而且到了后来当政时期,李义府还成为了武则天文官圈子里当之无愧的“大哥大”。

  不过李义府的晋升道路毕竟是走了时代变化的大运,而且最后李义府也没有得到什么好下场。先是被流放到了巂州,之后又因为唐高宗“大赦天下”的时候没有把他算在“名单”里边而悲愤至死。

  所以才说在古代的时候,能够提出“退休”且真的能够顺利“退休”的官员们,就只有那些在三品四品的位置上待了几十年,除了晋升无望之外还年老体衰的官员们。

  从科举入仕开始,再到在一个位置上坐了几十年之后,这些还不怎么重要的官员们虽然成为了皇帝眼中不足轻重的人物,但是对于身处最下层的老百姓们来说,他们的地位还是高得令人难以企及的。

  到了这个时候,他们不趁着还能动弹而激流勇退的话,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呢?

  于是乎,这些在京城里过了几十年的三品、四品的京官们,就有了一个主动“退休”的契机,那就是“衣锦还乡”。

  毕竟相比于在“三品四品遍地走,五品六品多如狗”的京城里面战战兢兢地过日子,还不如卸下官职之后回到家乡当一个颇有名望的富家翁更好。而且在这种官员们辞职的时候,皇帝也会因为念及他过往曾留下的“情面”而恩赐一笔。

  既能回家养老,还能发一笔横财,这些京官们又呢?

  在古代,当官的“退休”可没有那么容易,决定权不在自己手上

  古代也有退休制度?真正可以“告老还乡”的,其实只有这一部分人

Copyright © 2016-2025 www.worldometers.cn 全球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全球化,全球疫情,全球股市,全球新闻网,全球地图,全球通史,经济全球化,全球变暖,全球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