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的吴国是怎么强大的 吴国的强体现在什

世界历史 2022-07-26 21:04www.worldometers.cn世界历史故事

  还不了解:春秋的读者,下面双元制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春秋时期吴国为什么突然就强大起来了?

  按照《·世家》的记载,吴国王室跟周王室同出一脉,吴国的建立者是周太王长子太伯,继任者是太王次子仲雍及其后代,的建立者是太王三子的周武王,继任者为其后代。

  之后,还曾寻找两位伯祖的后代,封仲雍曾孙周章、虞仲为诸侯,吴国和北成为周朝的诸侯国。

  接下来就是一路的君位沿袭,顺带提了一句北虞国的灭亡,也就是假道伐虢的晋献公,反手就把北虞国灭了。

  晋灭北虞国时,吴国君主是句卑,此时吴国还是,可等到句卑的孙子这一代,情况不同了。

  《史记·吴太伯世家》:寿梦立而吴始益大,称王。

  统计了一下,从太伯到寿梦,吴国君位一共传承了十九世,在这期间的史书中,基本没出现吴国的身影,可寿梦一上位,吴国就强大了,敢称王了,有这么快的崛起吗?

  当然没有,吴国能够上道,是因为国际盟友的援助。

  《左传·成公七年》载:巫臣请使于吴,晋侯许之。吴子寿梦说之。乃通吴于晋。以两之一卒适吴,舍偏两之一焉。与其射御,教吴乘车,教之战陈,教之叛楚。置其子狐庸焉,使为行人于吴。吴始伐楚,伐巢、伐徐。子重奔命。马陵之会,吴入州来。子重自郑奔命。子重、子反于是乎一岁七奔命。蛮夷属于楚者,吴尽取之,是以始大,通吴于上国。《史记·吴太伯世家》:王寿梦二年,楚之亡大夫申公巫臣怨楚将子反而奔晋,自晋使吴,教兵乘车,令其子为吴行人,吴於是始通於中国。吴伐楚。

  这两段文字清晰地勾勒出了吴国的扩张强大历程,大夫巫臣跟楚将子反有矛盾而得不到解决,就跑到了,向晋国提议扶持吴国扰乱楚国后方,并主动请缨出使吴国。

  到吴国后,巫臣获得了寿梦的信任,留在吴国教吴国射术、御术和兵车战阵,还教他们跟楚国作对。为此,巫臣把儿子狐庸留下来当吴国的外交官,跟晋国交好,与楚国交恶。

  晋吴联合后,晋国在北方牵制楚军,吴国在东方进攻楚国及其属国,使得楚将子重、子反等人疲于奔命。吴国的疆域大为扩张,声望不断升高,也借由晋国的通道,与中原诸国往来,逐渐走上了强盛之路。

  其实这招晋国还是跟楚国学的,经常是楚国处于劣势,所以他们很早就在物色盟友,被晋国堵死在西方的秦国是最佳人选。所以春秋时期秦楚两国经常联姻巩固联盟,共同对付晋国,只不过效果不是很理想。

  俗话说,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晋国帮吴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在他们的设想中,吴国只要成为一个中等强国,牵制袭扰楚国就行了,他们绝对不想把吴国打造成一个能够灭楚乃至北上中原争霸的大强国。

  这就说明,吴国能够做到称霸,更多是自己努力的结果,就算是晋国的援助,其实也有吴国自身的原因。晋国不可能大老远去扶持一个弱国,一旦这个弱国被楚军就灭了,晋国岂不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只有确定了吴国足够强、能够对楚国造成威胁、有培养的潜质这三点,晋国才会伸出自己的“援手”。

  吴国的强,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民风剽悍

  现在一提到吴地,人们最先想到的往往是吴言侬语、烟雨江南,温柔、婉约,但这种形象至少要到才形成,在先秦时期,吴地的代表形象是剽悍。

  从起,经济重心南移,江南地区成了全国最为富庶的地区,民谚说“太湖熟,天下足”,但在先秦时期,太湖平原的农业并不先进,产量也不高。当地人一面要应付酷热的南方环境,以至于断发纹身,跟中原人迥异,被视作蛮夷;另一面还要跟自然灾害搏斗,最为常见的当然是每年必至的台风以及随之而起的浪潮水灾,而其破坏力也是显而易见的。

  在这种自然环境下,吴人锻炼出了剽悍的性格,他们对力量的追求可比安逸的中原人强多了,这大概是春秋霸主为何都产自四方国家的原因吧。

  第二,水军强悍

  我们了解,吴楚两国都在南方,南方的地形特点就是水网密布,所以晋国人带来的战车技术并没有太多作用,在南方作战,船才是主力。楚国的重心长期放在北方,发展战车跟晋国争霸,水军的发展相对滞后,反倒不如吴国,后面吴王北上争霸,要修邗沟,这不仅仅是为了后勤,还为了把他们的王牌带上去。

  吴国因为水军比楚国强,大军可以迅速调送和回撤大量军力,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水战战法。这一点,楚国大夫巫臣不会不了解,也是因此,他认为吴国有威胁楚国的能力,劝晋国扶持吴国,让吴国打开外交和文化交流的局面,傍上晋国这个强大的盟友。

  第三,兵器精良

  吴国虽被视为落后地区,但武器制造业却非常发达,尤其是青铜剑,更是冠绝天下。

  最早被提及的吴国宝剑,属于寿梦的第四子季札,这位爷喜好文化,经常跑到中原交流礼乐,齐、鲁、郑、卫、晋等国都去了个遍。寿梦觉得他贤,想传位给他,他不接受,撒腿就跑,他的三个哥哥商量着大家一起兄终弟及,迟早轮到他。

  在季札到访时,徐国国君表示出了对其佩剑的巨大兴趣,但没好意思提出。季札看在眼里,不过他当时是带着外交任务出门,打算回来再送给徐国国君。可等他回来时,徐国国君竟然已经去世了,季札“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

  这段故事,可以理解成吴国特产青铜剑很受别国君主欢迎,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吴国的剑很不错。

  历史上,吴国能够叫出名字的宝剑不少,行刺时的鱼肠剑、自尽的离镂(辘轳)、湛卢剑、吴王光剑、吴王夫差剑等,在《吴越春秋》中,干将也被定为吴人。

  第四,英主迭出

  自寿梦称王起,吴国就没怎么出过庸君。不过因为季札不愿继位,在其三哥吴王夷昧去世后,吴王夷昧的儿子继位,也就是吴王僚。

  这引起了吴王的儿子的不满,明明我爹才是老大好不好,四叔不上让我上啊,怎么轮到三叔的儿子了?

  于是专诸出场,公子光弑君上位,成为吴王,吴国迅速崛起,也是从他这一代开始的,连楚国都城都给他拿下了,最后却死在了楚国扶持的手里。

  吴王阖闾的儿子就是吴王夫差,灭了越国,却又因专心争霸,被越国偷袭反推,亡了国。至此,从寿梦到夫差,吴国兴盛了四代人百来年,但在之前,可是十九世的积累。

Copyright © 2016-2025 www.worldometers.cn 全球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全球化,全球疫情,全球股市,全球新闻网,全球地图,全球通史,经济全球化,全球变暖,全球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