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关张对待徐庶的态度比诸葛亮要好很多呢?
看过《演义》的对于应该不陌生,虽是皇室后裔、但在都被废来废去的三国乱世之中,他这个落魄的帝王后裔、因为自身实力有限,在诸侯混战过程中屡屡遭受失败、尤其是衣带诏事发后,刘备在政治上打着反曹兴汉势力的一面大旗,但与的几次交手过程之中都是刘备败北,甚至手下猛将都被擒,可以说刘备面对曹操,一度产生了沮丧的心理。
甚至依附的时候,刘备自觉老之将至而恢复汉室的功业未建,生出“髀肉之叹”。但就在刘备对光复汉室江山无望的时候,他遇上了一个人,此人帮助他接连打了几场胜仗,让疲惫不堪的军队很快有了立足之地,并迅速站稳了脚跟。并且推荐了千古奇才的为刘备规划了的,这个人就是刘备早年最重要的谋士。
《三国演义》小说上说曹操得知刘备于新野驻军,派遣率领大军前来攻打,徐庶用计遣、大破曹仁前锋,并将吕旷、吕翔斩杀。后曹仁亲自点兵前来,又被赵云杀败,曹仁于是摆八门金锁阵,但是徐庶很快识破阵中破绽,派遣赵云率领五百军士将前往破阵,杀败曹仁。曹仁不甘失败,决定晚上前来劫寨,但又被徐庶算到,曹仁大败而归,徐庶又设计夺取了樊城。
曹操得知刘备用徐庶为军师之后,在的建议下,先将徐庶的母亲掳至,后程昱模仿徐庶母亲的笔记给徐庶写了一封信,徐庶见是母亲亲笔书信,向刘备告别,临走之前向刘备推荐南阳诸葛亮,自己只身前往许昌。徐庶到许昌见了母亲之后才得知自己被骗,徐母在斥责徐庶之后自杀,徐庶也发誓终生不为曹操献一计一策,之后才有诸葛亮出山的故事。
其中有意思的事情是,关羽与张飞对徐庶是言听计从,相反对于诸葛亮并没有太多的好脸色,甚至诸葛亮也明白,在曹操派遣杀奔新野、诸葛亮第一次军兵时候,就对刘备说::“但恐关、张二人不肯听吾号令;主公若欲亮行兵,乞假剑印。”
那么为何关羽、张飞对待徐庶的态度与诸葛亮有天差地别那,首先就是诸葛亮的年龄之上,诸葛亮出生时候是二十六岁的年龄,刘备与关羽张飞在开始,在诸侯混战中经历了二十多年,叫一个四十多岁并且威名满天下的猛将、去听一个二十多岁刚出山、还没有上过战场的毛头小子去指挥大战,换成谁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情绪的吧。
其次就是性格与出身上的问题,徐庶与关羽、张飞一样都是寒门子弟、并且徐庶少年时喜欢练剑行侠仗义,后来为人报仇被官府抓,逃脱后改名换姓前往儒家的学舍去学习儒学、也就徐庶这个虽然是军师、谋士,但骨子里还是有游侠的性格,并且都是草根出身,他与关羽、张飞交流起来更容易一些。
诸葛亮虽然父母早亡,但诸葛亮也是出自末年的豪族,他的家族乃是琅琊的大族诸葛家族,并且诸葛亮在荆州有他的豪华朋友圈、在东汉时期刘表治理下的荆州,总共有八大家族,分别是庞、黄、蔡、蒯、马、习、杨、向,这是刘表统治的基石,也荆州的根基所在。得此八大家族者,则得荆州也。
当初,刘表在年近五十的时候,接受了荆州刺史的任命,去荆州收拾烂摊子。为什么说是烂摊子?因为原荆州刺史王睿被愣头青给杀了,荆州北方的南阳郡也被给占了,荆州各地的豪强与乱民见州郡无主、天下大乱,于是纷纷割据自保,刘表根本无法上任,于是他单骑进入宜城,准备找八大家族来帮忙解决此事。
而荆州八大家族中的领袖,便是蒯良、蒯越、蔡瑁三人。所以刘表单骑来到宜城后,便前去问计于此三人,得到了他们的支持。其中蒯越更是献上毒计,亲自出面,派人许以重利,将荆州的宗贼首脑五十五人诱来参加,趁机将其一举诛杀,收编其部属。
刘表于是威震荆襄,整个荆州传檄而定。由于刘表搞定荆州的方法并不光彩,所以他在此站稳脚跟后就改弦更张,提出“爱民养士”,兴文教、抑武事,并不像曹操袁术那般上蹿下跳的打地盘,反而专心致志的保境安民、重教兴学去了。而且刘表本身也拥有多重身份,他是宗室,是军阀,但同时也是著名的学者与儒士,他出身太学,师父是当时的经学名家王畅,后又多次参加太学生运动,是东汉末年士人运动中的政治与学生领袖,同时名列“八及”、“八顾”、“八俊”, 蜚声学界,举足轻重,所以在得知荆州情况后,关中、兖州、豫州、南阳很多文人学士皆纷纷跑去荆州发展,短短五年就有数千人来投,刘表于是在襄阳城南二里开设“学业堂”、而对于荆州八大家族来说,这襄阳“学业堂”的开办,就是刘表送给他们的最好福利啊。于是八大家族纷纷将子弟送进学业堂之中进修,其中培养了大批顶尖的军政人才,包括刘表手下头号大将黄祖,曹魏的吏部郎庞山民、南阳太守蒯钧、房龄太守蒯祺、钜鹿太守庞林,以及蜀汉方面的、习祯、、、、杨颙、、向宠、向朗等人。
除了襄阳本土的豪族,大批躲避战乱的流寓人士的子弟也在学业堂求学,其中包括之中的王粲,还有诸葛亮的四个好朋友崔钧、石韬,孟建、徐庶,以及后来投归刘备手下的尹黙、李仁等人、当然,学业堂培养出的最顶尖的人才,当属诸葛亮、诸葛亮当时在襄阳学业堂,大概就是学生领袖般的存在,手下有四大死党崔钧、石韬,孟建、徐庶,另有四大铁杆小弟马良、马谡、杨仪、向朗,还有八大家族中的庞家、黄家和蒯家也与他结亲,因此诸葛亮的名头在襄阳那可是响当当的,能与他一争风头的恐怕也只有家族中号称“南州士之冠冕”的庞统了。
寒门子弟遇见高富帅的诸葛亮、并且这时候自己的老大哥刘备对小他二十岁的诸葛亮待之如师,食则同桌,寝则同榻,终日共论天下之事、关系日渐亲密,关羽与张飞作为创业公司最早的员工能没有意见吗?
最关键的一点是做事之上、徐庶跟诸葛亮的性格完全不一样,徐庶此人做事从来不拖泥带水,也没有任何铺垫过渡、在见到刘备骑的卢马的时候,他马上说,此马妨主。刘备说,已经妨过了。于是诉说了马跃檀溪之事。徐庶接着说,这是救主不算。此马终将会妨一主。不如你找一个仇人,把此马让给他骑,待妨过了此人,然后乘之,自然无事。刘备顿时变色,说先生不教吾以正道。徐庶说,向闻使君仁德,未敢便信,故以此言相试耳。
可以看出,徐庶做事非常痛快,基本上是行动上直扑主题,言辞上直来直去。很快,他对刘备的试探结束了、刘备拜他为军师、与诸葛亮对刘备的试探,和怕会被卷入嫡庶争斗非要等刘琦用上屋抽梯之计之计才愿意说出解决办法来比较、徐庶的做事情简单直接,容易得到武将的喜欢。
并且两个人对待战争的态度完全不一样、看诸葛亮打仗,给人感觉是什么?是沉重。每仗都要先运筹帷幄,正如后人对他的评价,每临大事有静心。这一静心,总给人一种大战来临的感觉。所以诸葛亮打仗的特点是“举轻若重”。无论大仗小仗,都要精打细算。并且还喜欢卖关子,给将领一些锦囊,等被逼绝境时候,打开锦囊来一个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反转、徐庶就不是这样了。他这个人是“举重若轻”。
徐庶首先面对的敌人是曹仁与李典、曹仁是曹操阵营中少有的文武兼备的将军。在樊城之战,被关羽水淹的情况下,还能死守,一直等来,最终打败当时威震华夏的汉寿亭候关羽。巧的是,徐庶与曹仁的主战场也是樊城,徐庶轻松指挥下,斩吕旷、吕翔、破八门金锁阵、大败曹仁取了樊城、连续打了一个漂亮的“连环仗。
其实但凡有才华的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傲气,想要叫他们愿意听你的,你需要拿出过人的本领叫人家心服口服,因此诸葛亮向刘备要了剑印,获得能够指挥关羽张飞的权利之后,运筹帷幄,指挥得当,打了一场胜仗。张飞关羽也都感叹的说:真英才也,因此想要被人敬重依靠的是自己的能力,不是口上说的大话,马谡就是很好的例子,说的很好,但没有真正的战绩,最终落得被斩首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