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为何会兴起外戚专权的现象?造成重大影响
西汉是我国古代封建历史上第二个大一统的国家,占据重要的历史地位。在西汉的历史上,专权的现象一直屡禁不止,下面双元制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西汉历经初期的“”后,在执政时期发展到巅峰,史称“汉武之治”。后来又经历了“”,将整个西汉王朝都推向了新的高峰。然而,的西汉王朝最终却亡于外戚之手。如今史学界很多人都认为,导致西汉灭亡的罪魁祸首就是。
如果不是她过分依赖自己的娘家兄弟,也就不会出现篡政的悲剧。但这样的结局并非王政君一人之过,仰仗外戚干政一直以来都是汉家传统。
早在高祖时期,以及其背后的家族就有着很大的势力。在高祖皇帝驾崩之后,吕后更是以皇的身份把持朝政不肯放权,吕氏家族更是权势滔天。
由于吕后对整个西汉的历史影响实在很大,还将她的传奇写进了《》中专写皇帝的“本纪”一栏,是为“吕后本纪”。
一、西汉的外戚专权是如何兴起的
外戚专权的现象在西汉一直屡禁不止,其主要原因还是因为统治者的需要。如果每一任皇帝都能做到武帝那样“立子杀母”,以强硬的政治手段斩断祸源,那么外戚专政现象也就不会发生了。
1、外戚势力是制衡宗族势力的重要力量来源
在建立西汉之后,听从丞相的建议,吸取西周和灭亡的教训,在国内实行起“”。他规划出一部分土地,专门用于分封诸侯王。其中不仅有同姓的宗族子弟,还有功勋卓著的异。
然而,在“家天下”的思想观念的影响下,历代帝王都对异姓满忌惮。在西汉政权初步稳定之后,高祖皇帝就与吕后联手,一同消灭了数位野心勃勃的异姓王。殊不知,经历了几代的更迭之后,血缘逐渐疏远的同侯王也开始生出异心。
为了制衡宗族势力的发展,时期开始重用外家子弟,抬举母族势力,使外戚力量与宗族势力相互制衡。如此一来,皇权就能在宗族与外戚势力的争斗中保持独尊地位,从而实现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目的。
2、外戚势力依赖于皇权而生,是皇帝最重要的心腹力量
在西汉时期,基本上历任太后都会参与到前朝政事当中,并对整个国家的发展做出巨大的影响。无论是强势的吕后,还是温和的窦太后,她们都曾在皇帝势弱的时候站到前朝独挑大梁。
对于尚不成熟的皇帝来说,母族势力就是帮助他们坐稳皇位的唯一力量。在他们稳坐皇位之后,为了巩固统治,也会将很多机密之事交给外家兄弟来做。毕竟外戚不同于宗族兄弟,他们的一切皆来源于皇帝的恩宠。
只有皇帝稳坐皇位,他们才能守住家族荣耀。在这一方面,外戚与皇帝是互利共生的关系。因此,比之同宗子弟,皇帝往往会更加信任外戚。
二、西汉时期的外戚干政事件
纵观整个西汉的发展历史,外戚干政的现象虽然一直存在,但真正造成巨大影响的其实只有四件。它们分别是吕氏集团、集团、集团和集团。
1、吕氏集团
吕氏集团的带领人物是吕后,作为高祖皇帝的结发之妻,她在政治上一直以铁血红颜著称。高祖皇帝病逝后,她的儿子登基继位,是为“”。然而惠帝自幼懦弱无能,在政治上没什么作为。
惠帝此举正好给了吕后发展外戚势力的机会,在后,她无视高祖皇帝立下的“白马之盟”,将自己的娘家兄弟悉数封了侯。
此后数年间,整个朝堂之上都是吕氏家族的人,吕氏一族俨然成了大汉帝国的掌权人。倘若不是当年追随刘邦的旧部及时阻拦,恐怕刚建立不久的西汉就要遭遇江山易主的悲剧了。
2、窦氏集团
相比较于吕后而言,窦太后就要温和许多了。她干政并非贪图权势,而是为了稳固的皇位,帮他一起治理好大汉江山。
窦太后干政期间,国家将落实得十分稳妥,为“文景之治”的功绩画上了完美的句号。汉初的繁华景象,也有窦太后的一份功劳。
3、霍氏集团
作为霍氏家族的大家长,虽然在朝堂上有着高于皇帝的权势,但却从来没有想过要取而代之,也算是西汉著名的忠良之臣了。
遗憾的是他的妻子,格局并不像他一样宽广。霍显因为贪图更大的荣华富贵,甚至教唆自己的子女弑杀皇帝、动摇国本,险些给西汉皇室带来灭顶之灾。
4、王氏集团
王氏集团是西汉最长寿的太后王政君背后的外戚势力,虽然王政君本人在政治上并没有什么欲望,但她娘家的子弟们却不是这么想的。面对弱小无依的小皇帝,王莽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建立起王氏政权,史称“新朝”。
外戚集团的力量虽然可以被用来巩固皇权、加强统治,但它实质上就是一把双刃剑,当君主能够把控它的时候,就可以做到利大于弊。倘若君主式微,那么外戚势力很有可能会借机取而代之。
西汉之所以灭亡,就是因为王太后在天子年幼的情况下选择了相信外戚,最终发生外戚篡位、江山易主的悲剧。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要想将外戚势力彻底为自己所用,就必须先发展一股可以与之相抗衡的力量,让二者彼此制衡、牵制发展,如此方为帝王的权衡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