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历史上频出小皇帝的原因是什么?
和宦官,堪称历史上最大的两个毒瘤,感兴趣的读者和双元制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外戚和宦官是祸乱朝政,导致王朝衰落的重要原因,但是外戚和宦官却是寄生在皇权之下的附庸,外戚主要依靠的是皇的权威,宦官依靠的是的信任。
这两个群体极度依赖皇帝建立起来的皇权威仪,因此这两个群体只能乱政,却少有能的,历史上完成外戚篡位的,也只有和,宦官乱政能够灭国的,也只有了。
对古代王朝来说,威胁最大的两个问题,一个是文武权臣,另一个是农民起义运动,从整个历史来看,农民起义会破坏王朝的稳定,但真正导致王朝更替的,大部分都是文武权臣,毕竟历史只有两个农民起义成功的王朝。
就王朝根基而言,要比曹魏深厚得太多了
东汉王朝延续江山,这在新莽后期,基本上是社会的共同需求,西汉王朝是历史第一个深得各方支持的。
新莽末年爆发的绿林、,以绿林最先拥立为帝,消灭王莽后,虽然与刘玄决裂,但其拥立的依然是后裔刘盆子为帝。
由此来说,东汉王朝的建立,其实是在一帮子刘亲争夺汉室帝位的环境下,最终获胜完成一统的。
与其说东汉的根基,反倒不如说是刘姓汉室的根基,汉朝完成统一之后,历经数代,从“”“汉武盛世”再到“汉宣中兴”,延续到“”“”最后到“”,一举消灭了威胁北方数百年的匈奴帝国。
汉朝创造了古代历史第一个盛世的巅峰,因此在很多士族百姓的心目中,拥有很高的地位,东汉末年,很多名士都心向汉室,励志光复汉室,重整山河。
曹魏的建立者曹操,起初也有复兴汉室的心思,刘备更是依靠宗亲的身份,以匡扶汉室的名义,从一个落魄皇族,建立起了的功业。
在曹魏内部,以、等人为代表,不乏一批心向汉室的大臣,荀彧看到曹操封王,心中的幻想破灭,不惜身死捍卫自己汉臣的最后尊严。
司马懿多次称病,不愿出仕侍奉曹操,只因为汉室政权被所把持,不愿意屈节侍奉曹氏,最后还是曹操强制征辟,司马懿才被迫出仕。
这些种种现象,都反应了一个问题,就是汉室根基深厚,因而才有被篡位之后,可以重塑山河,这是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都不曾有过的现象,这也是及时东汉数代都是小皇帝,但依然能够延续的一个原因。
而曹魏就相比之下,几乎就没有什么根基可言,曹操“挟天子以令天下”,辛苦半生也只能控制河北、中原、关中等地,维持三分天下的局面。
终曹魏一朝,始终未能完成一统天下的大业,如果不算司专权的时间,曹魏也仅仅能做到了三分天下的平衡,连年战乱的环境,没有开创太平盛世的功业,又怎么能够让天下归心呢。
而且在曹魏内部也始终是动乱不断,时期有羌胡之乱,时期又有辽东之乱,而且从曹操开始,曹魏统治者一直都与各大世族关系紧张,这样的内部环境,曹魏哪有什么统治基础啊!
权力结构:东汉立国之后不断加强中央集权,皇权日益加重,曹魏因连年战乱,大将军的权力足以威胁皇权
就权力结构来看,曹比于大一统的王朝,具有先天的劣势,因为王朝一统之后,皇帝可以有精力削弱将帅的权力,加强中央集权,加重皇权,可以维持王朝的平稳延续。
但是曹魏却不能,整个曹魏时期,都面临着与蜀汉、东吴两线作战的压力,为了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战争,曹魏在关中和两淮的将领,都拥有巨大的权力。
西线的,在曹丕称帝之初,就官至上军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假节钺,曹叡继位后,又升任大将军,成为曹魏的领军人物之一。
东线的曹休,黄初元年,曹休接替成为东线魏军统帅,成为征东将军,假节、都督诸军事,兼领扬州刺史,后曹丕有拜曹休为扬州牧,曹叡继位后,任命曹休为大司马,成为曹魏军队的最高统帅。
正是因为在这样不断的战争环境下,曹魏中央无法对军事将领进行权力削弱的行动,随着战功是积累,边帅的权力日益加重,逐渐达到了威胁皇帝权威的高度。
这种情况,对于完成大一统的东汉王朝,却完全不用担心,光武帝刘秀统一天下之后,就开始着手整顿吏治,防止权臣干政,削弱功臣权势,加强中央皇权。
光武帝一方面,大肆封赏开国功臣,同时也禁止功臣干预朝廷政务。另一方面以“柔道治国”为主要理念,劝退功臣、提拔贤能的文臣,给予功臣归乡享受优厚待遇。
以“”为首的东汉开国功臣群体,纷纷接受光武帝的政策,“并剽甲兵,敦儒学”,整个功臣中,仅有、、三人,因为文武兼备,可以参与朝廷政事。
从东汉立国开始,光武帝的一系列措施,都在进行削弱勋贵权力,加强皇权。汉明帝继位之后,更是进一步采取措施,对官员严苛整顿,对勋贵豪强进行严格限制,对百姓却轻徭薄赋,宽厚仁慈,加强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基础。
小皇帝也分水平高低,东汉有几位小皇帝,凭借宦官清除权臣
东汉第一位小皇帝是,继位时年仅十岁,由养母窦太后,外戚权倾一时。永元四年,年仅十四岁的汉和帝,与中常侍、清河王刘庆商定诛除窦氏的计策。
永元四年六月,汉和帝驾临北宫,命令和北军五校尉领兵备战,驻守南宫和北宫,下令逮捕窦氏党羽下狱处死,并的大将军印绶,命令窦宪、窦笃、窦景等返回各自封国,待他们到达封国勒令他们自杀,成功夺回政权。
从汉和帝之后,汉朝的历代皇帝,继位时年纪都较小,没有超过15岁的,其中、、在位时间都不足一年,去世时也分别只有一岁不到、三岁、九岁,并无作为。
继位时,年仅十五岁,在东汉皇帝中算年长的,汉桓帝继位后,由外戚把持朝政,继位十余年后的汉桓帝,与宦官单超等人,商定除掉梁冀的计策。
单超等人以汉桓帝的名义召来司隶校尉张彪,征调司州的军队,由单超亲自指挥,围攻梁冀的大将军府,一举拿下一族,汉桓帝得以夺回大权。
曹魏的小皇帝是八岁继位曹叡养子,曹芳继位之后由大将军和太尉司马懿共同辅政,曹芳在位前期有曹爽专制朝政,后司马懿专权。
曹芳在位十五年之久,在政事上毫无作为,亲近宠信一群优伶小人,沉迷于游园宴饮,尚书等人都曾上书劝谏曹芳,但他就是不肯听从。这样的皇帝,别说是年少继位,即使是成年继位又有何用呢?
曹魏本身就存在将领权重,而皇帝权轻的现象,曹叡也只能通过维持各方的平衡来加强自己的权威。
但是继任者曹芳昏庸无能,宗室权臣曹爽又是天真无能之辈,这样的曹魏政权又怎么能不落入他人之手呢,即使没有司马懿,恐怕也有别人来摘曹魏这颗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