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战国时期魏国的衰落源于魏武侯,而不
回顾的历史,我们发现秦国并非是战国初期第一个霸主,战国第一代霸主是占据中原的。但魏国的霸业没能长久,魏国的衰败源于哪一任君主呢?下面双元制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历史上战国时期魏国的霸业,总共的持续时间达百年之久,总共历经魏国魏文候、、三代君主。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魏国一度成为了制衡诸侯的一个存在。
但是,这样的霸业并没有长久的维持下去,如果魏国霸业真的长久维持下去的话,说不定整个战国的历史都会被改写。可历史终归是历史,我们总是以当今的视角去看待历史的话,必然难以知道古人行事之艰难。正如历史上魏国霸业的凋零一样,我们总是会将这些原因全被都归结到那个连败于齐、楚、秦之手的魏惠王身上。可实际上,魏国霸业的凋零,早在魏武侯继位之后,便已经初见端倪。那么,战国时期魏国的衰败,为何是源于魏武侯,而不是魏惠王?
我们需要了解的是,在魏武侯继承魏文候衣钵之后,魏国还是处于强盛期的,而且这样的强盛直到魏武侯身死,也没有消逝。可是,魏国的霸业却在魏武侯在位期间,留下了此后魏惠王难以弥合的伤口。可以说,在魏惠王接手魏国之后,魏国虽然依然是当时列国中最为强大的存在,可是这个时候的魏国,早已经是。显然魏惠王,并不具备魏文候那般的雄才大略,无力带领魏国走出困局。而魏国的衰败,源于魏武侯,实际上是多种因素交错的一个产物。
首先,魏武侯留给魏惠王的可以说是一个危机四伏的魏国。出现这样的情况,同魏武侯在位期间的东征西讨,有着很大的关系。如果将魏文候同魏武侯相比的话,我们便会发现,俩人虽然同是魏国鼎盛时期的君主,但是两个人的能力,却有着很大的差距。魏文候自然不用说,雄才大略一代英主,而魏武侯虽然也算合格,但其显然缺少了魏文候的雄才大略。历史上魏武侯在位的时期,魏国出兵的频繁程度远超人们的想象。
以魏武侯三年为起点,到魏武侯二十三年。在这二十年的时间里,魏国近乎将能得罪的诸侯国得罪了个遍。这样的情况,产生了两大恶果。一来,魏国虽然强盛,但是连年的征战,则极度损耗了魏国的国力。再者,魏武侯的东征西讨,也使得魏惠王继位之后,马上便陷入了秦、齐、楚三方夹击的尴尬境地。由此可见,魏武侯去世之后,魏国战略的河床已经十分狭窄。
同时,魏国的衰弱源于魏武侯,不仅在于其在位时期的东征西讨。“三晋同盟”的裂痕也是在魏武侯时期,被放大的,以至于,最终到了刀兵相见的地步。历史上魏武侯在位时期的“三晋同盟”,俨然已经走到了尽头。韩魏之间,在魏武侯继位的时期,还算比较和谐。可赵魏之间,在魏武侯时期,却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这是因为,魏国一直都致力于避免同其在中原地区争锋。魏国对赵国一直以来的战略弹压,以至于到了最终彻底爆发。
这样的情况是极其糟糕的,因为“三晋同盟”的破裂,使得本就恶劣的局势,进一步严重。“三晋同盟”的趋于瓦解,则使得魏国在地缘上的压力,陡然增长。这样的情况,可以说是魏国难以承受的。后面的事情我们便清楚了,魏惠王时期,立即便对韩、赵两国大打出手。这也就给了齐、秦、楚等国机会。
历史就是这样,战国时期魏国霸业的凋零,看起来是在魏惠王时期,可实际上早在魏武侯在位时期,便已经初见端倪。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当魏惠王接过魏武侯的衣钵之后,魏国虽然强大,可却已经是处在危机四伏的尴尬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