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爽为何没能斗过司马懿呢?是因为无能吗?
公元249年,乘着及其亲信陪着幼帝到高平陵扫墓的大好时机,起兵一下子就控制了京都。自此以后,曹魏政权就落入了他司马家族的手中了,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双元制小编一起往下看。
第一、司马懿和曹爽的横向比较
我们都知道,司马懿是时期著名的政治军事家,是西晋王朝的重要奠基人。他出生于河内温县,从小就跟别人不一样,史书记载他:“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伏膺儒教。”
司马懿被征去做事之后,凭借着一个太子中庶子的身份从打得火热,史书记载:“每与大谋,辄有奇策,为太子所信重。”因而在曹丕当上了魏文帝以后,自然就成为了心腹大臣之地。
后来,曹丕临终时,将托付给司马懿、、曹休等共同辅佐。在此期间,司马懿展现出来其高强的军事才能,拒蜀、抗吴、平定辽东,所立下的战功无人能比。再加上其低调的作风,使得其一下就成为了最具名望的大臣。因此在魏明帝曹叡死后,又将幼帝曹芳托付给司马懿和曹爽共同辅佐。
司马懿虽然拥有自己的私心,但他对于曹魏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在他的建立下建立曹魏的军屯,这个军屯制度在对蜀和对吴的战争中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魏明帝太和四年时,司马懿上表“徙冀州农夫五千佃上邽。”建立了上邽军屯,正是因为有这个军屯,在面对蜀汉所亲自率领的北伐大军时,才能够有足够的粮食去同其相持。反观之,蜀汉这边屡屡因为粮食问题而被迫撤军。
在对吴战争中,司马懿也十分简明扼要地指出了“灭贼之要,在于积谷。”于是乎,他和部将邓芝一起在淮河地区筹建了一个军屯。
史书记载:“令淮北两万人,淮南三万人分休,且佃且守。水丰、常收,三倍于西,计除众费,岁完五百斛以为军资,六、七年间可积六千万斛于淮土。”
后来这个屯田基地还在不断地扩大,每当大军出征泛舟而下的时候,一来到江淮地区,都是资粮有储,而无水害。有了军屯之后,可以大大减轻了后方运输粮草的压力,使得战争变得更加的快捷了许多。
现在来说说司马懿的对手曹爽。曹爽是魏武帝养子曹真的儿子。在年龄上,他同魏明帝曹叡相近,从他开始入仕起,到高平陵政变时,已经足足有二十多年的从政时间了,然而遍观各部史书,都没有发现他究竟给曹魏留下了哪些丰功伟绩。
只知道,他不断地淫逸享乐、专权乱政、侵吞财产、任人唯亲,起居用度的规模堪比,亲自率军攻打蜀汉还以失败告终。
这两相对比之下,曹爽集团怎么可能不被司马懿集团打得大败呢?
第二、曹爽集团和司马懿集团各有哪些核心人物
曹爽集团的核心人员,除了曹爽、曹彦、曹训等兄弟外,还包括了夏侯玄、、邓飏、丁谧、毕轨等。其中以夏侯玄和何晏两人的作用尤为明显。
夏侯玄的族祖父,从祖父都是曹魏赫赫有名的大将,他的父亲也是一个征南大将军,他的母亲还是曹爽的姑妈,所以他也就自然成为了曹爽集团的核心人员了,毕竟自从曹操开始,曹家和夏侯家的利益都是紧密相连的。一旦曹家的政权落入了司马家的手中,他夏侯家也要跟着一起完蛋。
在曹爽辅政之后,夏侯玄就青云直上,任散骑常侍和中护军。这两个职位在曹魏时期都是要职所在,其中散骑常侍与侍中共平尚书奏事。而中护军最早源自时所设置的护军都尉,而在曹魏时期其主要职责在为掌管,宿卫王室,选拔下级武将。
像中护军这样的要职,很容易就形成了自己的势力,所以通常情况下只有备受统治者信任的官员方才能够执掌此职,比如蜀汉的,东吴的等。
反之,如果落入了权臣之手,则完全可能演变成为控制朝政、夺取政权的关键所在。比如曹魏后期,政权落入了司马家族的手中,那么中护军这样的职位就自然被司马家族所轮流担任,比如、、王肃、司马望、羊祜等都先后担任过中护军。
而何晏则是大将军的,在曹操时非常受到宠爱,还娶了为妻成为了一个驸马。但等到魏文帝曹丕继位之后,对他比较厌恶,所以这段时间仕途很不得志。史书记载他当时在曹操府中“无所忌惮,服饰拟于太子,故文帝特憎之,每不呼其姓字,尝为之为假子。”到了魏明帝曹叡时更是成为了冗官一个。
不过史书记载何晏他“少以才秀知名,好老、庄言”,与夏侯玄一起是当时玄学的代表人物。也因之到了曹爽辅政之后才逐渐有了出头之日,当了侍中、尚书等。
在玄学方面,何晏的成就是相当高的,由于他所主持撰写的《论语集解》学术价值很高;但在政治方面他的才能相当平庸,口谈浮虚,不尊礼法,虽然竭尽全力拥护曹爽,为其出谋划策,但总体上根本起不到多大的帮助作用。
现在再来说说司马懿集团,其核心人物的才华可比曹爽集团要高得多了。主要包括了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司马孚、蒋济、高柔、刘放、孙资等。
中国有句老话说得好,“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司马懿父子三人再加上一个弟弟司马孚个个都是顶级人才。史书记载:“(司马懿)诸子并有雄才大略。”
司马孚在做事风格方面同他的哥哥司马懿比较相似,当他感受到曹爽与司马懿的明争暗斗更加激烈时,表面上装出了不偏向于某一方的态度,这种明哲保身、止身避害的行为使得曹爽放心地将其任命为尚书令。在得到权力后,又在竭尽全力地拥护司马家族的利益,对高平陵政变的成功起了关键作用。
第三、政变爆发,曹魏政权落入了司马家族手中
公元247年,曹爽在何晏、邓飏、丁谧等人的劝说下,将郭软禁在了永宁宫,整个朝政大权落入了曹爽的手中,司马懿见情势不妙,当即借口疾病不来参加政事。对此,曹爽集团中也有人对此提出了质疑,便让荆州刺史李胜以辞行为借口去司马懿的府上窥探一下实情。
史书记载:李胜在见到了司马懿之后,“自陈无他功劳,横蒙特恩,当为本州,诣关拜辞。”
善于掩饰的司马懿则为他上演了一出“称疾困笃示以羸行”的表演,只见他在两个婢女的搀扶下,“持衣,衣落;复上指口,言渴求饮,婢进粥,宣王持杯饮粥,粥皆流出沾胸。”
李胜同其对话,司马懿时常把荆州听成是并州,李胜见他错乱其辞,状如荒语,才相信他已经成为了一个奄奄一息、不值一提的老人了,并将情报如实地汇报给了曹爽。曹爽也就这样傻乎乎地相信了,从此以后对于司马懿的提防之心减弱,在朝堂上也更加肆意妄为了。
而司马懿父子就趁着这个机会,赶紧做足准备,等待时机,给曹爽集团突如其来的致命一击。
后来曹爽还是给了司马懿他们发动政变的机会,在正始十年正月初六这一天,曹爽兄弟带着少帝曹芳去拜谒魏明帝曹叡的陵墓,身边还只是带了少量的亲信随从。
当这人走出洛阳城的时候,司马懿父子就带着他们所能够掌握的一支部队,以及暗中豢养的三千死士,分别占领了京城中各处要害之处。同时太尉蒋济、尚书令司马孚等前去谒见郭太后,奏告曹爽有。郭太后按照司马懿的意思下令罢黜了曹爽兄弟的兵权。
此时洛阳城中那些亲曹爽的大臣大多都不敢动弹,只有几个趁乱跑出了城门。其中就包括了大司农桓范。太尉蒋济得知桓范出逃以后,十分着急地跑去向司马懿汇报:“智囊出走,恐要坏事!”
然而,司马懿却很平静地说着:“爽与范内疏而智不及,必不能用也。”从后来的结局来看,司马懿的判断是十分精准的。
桓范一路来到曹爽那里后,向其告知了洛阳城中的情况,并提出建议让其立即护送车驾回到,召集各地兵马前来护驾,随后就可以以叛逆罪来讨伐司马懿了。
从当时的情况来讲,桓范的这一建议应该是曹爽所能够做的最为明智的选择了,毕竟自从魏文帝曹丕开始就下令,太后不得干政。所以事实上司马懿假借郭皇后的名义来讨伐曹爽是没有多大号召力的。
反观之,曹爽这边有皇帝在身边,可以学曹操假天子以令诸侯,通过皇帝的名义来让地方将领效力会名正言顺的多了。
可是曹爽兄弟在听了之后,默默无语,像一只无头苍蝇一般不知道下一步应该怎么做。此时司马懿大搞心理战,派许允、等人前去劝说曹爽放弃权力。
曹爽前前后后思考了一整夜,最终还是没有勇气去同司马懿来场正面对决,做着“我不失作富家翁”这样的,选择了投降,最终落得个屠灭三族的下场。高平陵政变也以司家族的全面胜利,曹爽家族的身死诛灭而画上了句号,从此曹魏政权就变成了司马家族手中的傀儡,被其顶替只剩下时间问题而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