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晋国的内斗有多严重?国家有多动荡?
春秋,通常用来指中国东周前半期历史阶段,史称“春秋时期”,即自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这段历史时期。双元制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春秋后期,群雄并起,列强争霸,周天子权威削弱,诸侯王权威日重,但在时却,国王犹如傀儡,被位六卿权臣牢牢架空,甚至爆发多次弑君事件。、秦国、、、晋国等,可谓是春秋骄雄,为何其他国君都能牢牢掌控朝政,偏偏晋国大权旁落于权臣?
不仅如此,之间互相血腥争斗,其中最广为流传的孤儿,便是内斗结果之一。所谓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晋国内部纷争不断,按理应该很快衰落才对,但令人惊讶的是,从开始,晋国却几乎一直称霸百余年时间,成为春秋最强之国,含金量最高的霸主。
常言道:华夏文明看春秋,春秋大义看晋国。春秋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思想大解放,而晋国就是这场思想解放的中心点。
晋文公继位之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最关键的是设立了“三军六卿制”。
军制是军、师、旅、卒、两、伍六级建制,一军有12500人、五个师,周王室有六军编制,大诸侯有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晋文公三军六卿制,就是将晋国军队分为上中下三军,三军各设一将、一佐,即上军将、上军佐、中军将、中军佐,下军将、下军佐,分别由六卿担任,其中的中军为全军中枢,设中军将,统帅全军,亦称“元帅”。更为重要的是,中军将还兼掌国政,犹如的丞相+大司马或大将军,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手中权力非常大。
晋国“三军六卿制”并非一成不变,后来晋文公新增两军变为五军十卿,晋景公增设三军变为六军十二卿,最终又恢复为三军六卿,春秋末期晋国卿大夫为韩、赵、魏、范、智、中行六卿。
与此同时,晋国实行的也是分封制,每一位卿家都有自己的封地城池。简单的说,六卿犹如晋国内部六个最大的“国中之国”,三军中的很多部队是六卿的私军,即派出私家军队向国王纳赋,完成国王发布的任务,但晋国国常一年只有一次免费征召的机会,超出的话国王就要付钱给六卿。
三军六卿制的设立,调动了大贵族的积极性,整合了晋国力量,因此显出了非常强悍的战斗力,在中大败楚军,“崤之战”大败,彻底确立了中原霸主的地位。在之后百年一直力压秦楚二强,进而称霸春秋百余年。
然而,让六卿等贵族出力就必然要付出好处,比如战利品(包括人口)、增加封地等,于是晋国屡战屡胜之后强者恒强,以六卿为代表的卿族实力越来越强,强到让晋王担忧的地步了。对于晋国卿族而言,尽管互有斗争,但在压制晋王、确保自身利益的态度上却基本保持一致,于是晋国就慢慢的被卿族架空。
公元前629年,晋文公去世,但在22年之后,晋国赵氏的赵盾指使赵穿弑君,杀死了晋灵公。公元前582年,赵氏势力越来越强、且越来越跋扈,在晋景公的支持下,晋国几个卿大夫联合灭掉赵氏家族原屏两支,史称“”,也是家喻户晓的“赵氏孤儿”历史原型。公元前572年,栾书、中行偃杀,迎公子周继位,史称晋悼公。从这些历史事件中可知,晋国卿族势力惊人,甚至达到了随意废立君主的程度。
这里有一个疑问:作为晋国国君,天然占据大义与很多资源,为何不扶持“公族”对抗“卿族”?所谓“公族”,就是春秋诸侯国的宗室,“公子”、“公孙”就是公族之人,后世公子说法最初源于春秋。
其实,广义上的晋国公族势力一直很强,晋景公、晋厉公时期,晋国王族同姓大夫还有、、、四家了,其中栾氏是当时的元帅,家族势力,后来杀死了晋厉公,郤氏是下宫之难后最强的卿族,说出“举贤不避亲仇”的就出自祁氏。
因此,不能说晋国国君没有扶持公族,但是这些分支出来的公族因为血缘原因,一旦强大之后反而更让国君担心。于是,晋景公和厉公之后,采取的是重用异姓卿族,压制同族的政策,晋厉公杀(即郤锜、郤犨、郤至),亡郤氏,时灭栾氏,晋顷公十二年(前514年)时,“祁奚孙、叔向子,相恶于君”,六卿“遂以法尽灭其族……分其邑为十县”,晋公室益弱。
在国君与异姓卿族的双重打击之下,晋国公族强者在一百多年中逐一被消灭,至春秋后期范氏、、知氏、、赵氏、六个异姓卿族彻底掌握晋国大权,国君犹如一个人形橡皮印章。笔者认为,即便晋国公族出现天才人物,后来也很难挽回局面,因为几大异姓卿族几乎瓜分了晋国,所以不可能给予其发展空间,让其损害他们的利益强大自身。
令人惊讶的是,尽管晋国看似一盘散沙,仿佛一个松散的联邦国家,但晋国却一直称霸春秋百余年,从晋文公的城濮之战确立霸主地位开始,其后一百多年中,晋国一直是老牌霸主,尽管其中偶有败于秦楚,让、称霸一时,但总体却是始终压制秦楚两国。象征晋国彻底失去霸主地位的是吴楚之战,因为晋国内斗无法整合力量,于是扶持对抗楚国,因此才有吴国大败楚国(公元前506年),但之国救援楚国,组成秦楚联军大败吴国,而晋国却未出兵帮助吴国,显示出晋国彻底失去霸主地位。
晋国国内如此之乱,之所以能维持百年霸主地位,卿族遵守一定规则,保持一定底线,总能合力一致对外是重要原因之一。但到春秋晚期,晋因国内六卿专权,矛盾愈加尖锐,争斗愈加激烈,于是彻底失去底线,根本做不到一致对外,于是不得已对外罢兵,停止与秦楚争霸。最终,六卿之间互相厮杀兼并,晋国瓦解,分立为赵、韩、魏,而这三国都名列,又可见晋国实力之强,若是晋国没有内部问题,或许最终一统中国的不是秦国而是晋国。
可以说,晋国之强,成于三军六卿,晋国之弱,败于三军六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