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找华佗给自己治病 曹操为何还要杀华佗
对和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双元制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当年曹操为何坚决要斩了华佗,揭开真相,曹操是对的。
纵观我国古代的历史长河,其中辈出,上有神医切脉问诊,下有“药圣”完成巨著《本草纲目》。而若要盘点古时的中医国粹之名家,不可不提的却还有另一位末年的“圣手”——华佗。
《志》中曾记载记载:“太祖闻而召佗,佗常在左右。太祖苦头风,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瘥。”从中足可见华佗医术之高明。但就是这样的一位著名医学家,为何却最终死于被他救治的患者、素来有惜才名声的曹操之手呢?后汉书揭开真相,曹操是对的。
01为医?为官!——华佗的早年经历
华佗,公元145年出生,沛国谯县人。关于其早年的经历,在史书中记载不多,只有《三国志·华佗传》中有“游学徐土,兼通数经”的描述。换言之,华佗此人,从小并不是按照一个医生的标准进行自我要求,而是一直学习等儒家著作。
而在东汉,当时的儒生学习经史子集的目的又是什么?无非是做官!但是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当时的选官制度。与后世的不同,在东汉,如果祖上并没有世家荫蔽、代代传承的“铁饭碗”,那么就只剩下两个办法——要么你认识已经做官的人,让他为你“举孝廉”;要么就等着和官员们手上缺人,向全国展开“征辟”。
而这两种情况,华佗都有。广陵太守陈登父亲陈珪一度为其举荐,太尉黄琬更是曾经极力邀请华佗担任自己的。
然而结果却是,华佗两个都没有同意。华佗拒绝陈珪,是因为他本来想借着为其看病的机会投靠陈登,结果只把这当做一个小病的陈登却并没能领会华佗的意图。因此,后来对于其父陈珪的邀请更是敬谢不敏;但至于拒绝黄琬的理由呢?原因无他,只因黄琬那时正追随。
华佗虽然没有进入学校接受正规教育,而是四处游历,却也具有一定的目光和考量。在他看来,那时自己的老乡曹操已经归乡,开始组织人手,逐渐显露出野心,迟早要与董卓翻脸。与其现在选定阵营,倒不如先做个“识时务者”,日后等待胜负已分,再站边为上!
至于现在,反正已经身怀医术绝技,不如且先当个医生,逍遥自在!
02要挟?欺骗?——华佗与曹操的相遇
与脑子没转过来弯儿的陈登分手之后,华佗逍遥山水之间。邻居和药童都说不清他的去向,间接导致后来的陈登找不到人,竟是就此一命归西。
而此时,势力日益壮大,渐渐成为了一代枭雄的曹操,却正饱受头痛的困扰。他手下的人听说了华佗的事迹,自然将此事禀报于主公。曹操听说后不禁也有所意动,立即便派人恭敬地请来了华佗为自己看诊。
《后汉书》曾记载华佗:“为人性恶,难得意,且耻以医见业。”
换句话说,华佗一直以行医为耻辱,是希望以此为跳板,能够让自己进入朝堂的。而这个在陈登和黄琬身上都没能实现的心愿,如今却在自己的“老乡”——已经身为东汉权臣的曹操身上,又重新看见了一丝曙光。
曹操当时可是东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啊!如果被丞相看中举荐,岂不是要比做什么太守幕僚那种小官好得多?华佗大为心动,加上他的医术造诣确实不假,很快就通过针灸缓解了曹操的疼痛。曹操也因此,将这位“神医”留在自己身边,要求他想出方法,为自己彻底治愈疾病。
但尽管曹操意识到了华佗的医术高明,却也只是将其作为地位低下的“术士”。虽然善待于他,但没有任何想要将他引入官场的打算。
华佗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又想起了自己当日在陈登身上并没能成行的计划,便几次三番推脱曹操,以头痛之症需要长期治疗、草药不够用、自己需要亲自采药等理由拖延诊治。后来更是假称自己妻子生病离开,任凭曹操多次催促也并不归来。
其中暗含的意思,无非就是“我为你治病,你难道不该封我个官做做吗?要不咱们就一拍两散算了”的要挟之语。
然而身为一代枭雄的曹操却并非陈登之流。他当即派人前往华佗的家乡,查看华佗的妻子是否病重。如果其所言属实,便允华佗再多留数日,如果是欺骗自己,便立刻带回收押。
当发现华佗的话,果然是一而再、再而三的谎言时,曹操大发雷霆,用“欺君”和“不从征”的罪名判处了华佗死刑。面对属下的劝阻,更是表示:“不用担忧,天下难道除了他这无能鼠辈就没人能治病了吗?”
至此,一代神医,终究因为自己得不到满足的野心,以及故作聪明的要挟与欺骗,而得到了卒于牢狱的结局。
03假聪明?真聪明?——华佗与曹操的对比
华佗为了摆脱自己“低下”的医生身份,进入官场,就试图用医术要挟曹操,做出了欺骗的种种举动,无疑是“假聪明”。毕竟无论他品性如何,在医学方面上的造诣却不可忽视。他擅长外科,更能在当时并不算好的环境中进行手术,发明了麻沸散等医学成果,确实有功于当时天下百姓。
如果不是凭借着自以为是的“假聪明”,而是在当时东汉的混乱背景下,选择做一个“真神医”,恐怕会迎来截然不同的人生结局。而曹操呢,他更绝不是庸碌之辈,一早就已经看透华佗并非没有治好头痛的能力,只是有意拖延,用来提高自身地位。即使留他性命,自己的病也无法治愈。
在当时争霸天下的时局背景下,一个能治病的大夫只是小事,但若因此影响了整个棋局的走势,导致人心涣散,难以服众那才是要紧的大事。
如果今日,曹操因为华佗的医术,选择了一再容忍退步,之后又如何能在其他幕僚、能臣,乃至诸侯面前树立起威信?杀华佗,既是对他欺瞒、要挟自己的惩治,更是“敲山震虎”,为之后要谋的“大事”增添声望。这才是“真聪明”。
04结语
华佗通晓四书五经,医术高明,却因“假聪明”犯下大罪,将自己亲手推向了穷途末路的结局。相较之下,曹操作为一代枭雄,虽在后世被安上多疑的名声,却是“真聪明”之人。华佗之死,当真完全是冤枉吗?或许不然。非要一一论说的话,只是可惜了其的一身医术,如能完整流传于世,定然又能做出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