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刘备与牵招之间的关系?二人是如何结
提起,大家一定不会忘记刘备和在的故事,下面双元制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天下皆知,人人都慨叹三兄弟之。然而,史书中并没有桃园三结义的相关记载,但这并会让人怀疑他们的感情。除了关羽、张飞,史书记载刘备还有一个“刎颈之交”,他就是后来的曹魏——牵招。
刘备、牵招少年结识,成为刎颈之交
据《孙楚牵招碑》:君与刘备少长河朔,英雄同契,为刎颈之交。这段话的意思是说,牵招和刘备年少时一起在河朔长大,志气相投英雄相惜,因此成为刎颈之交。刘备是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牵招是安平郡观津县(今河北省武邑县)人,两地距离很近,所以年少结识并称为刎颈之交是容易解释的。
牵招,字子经,十余岁时为同县乐隐的学生。中平年间,乐隐为车骑将军何苗长史,牵招仍跟随直到学成。中平六年(189年),发生之乱,何苗、乐隐被害,牵招与乐隐门生史路等人,冒着危险收敛乐隐尸体,载其还乡。道遇山贼,史路等皆四散逃走,牵招垂泪恳求,山贼觉得他是个有义之人,放他离去,由此牵招声名鹊起。
加入袁绍阵营
回归家乡后,牵招被冀州牧袁绍辟为从事,兼领乌丸突骑。后来有一次,袁绍的近臣犯法,牵招先斩后奏,袁绍很欣赏他的果断,没有追究此事。袁绍死后,他又追随袁绍之子。建安九年(204年),率军包围邺城,袁尚派牵招到上党去督办军粮。
未等牵招回来,袁尚便败逃到中山。当时袁绍的外甥高干为并州刺史,牵招认为,并州左有恒山作为天险,右有大河可以固守,又拥兵五万,北边有强大的胡人,所以劝高干把袁尚迎过来,联合起来应付时变。高干非但不用其计,反欲加害。牵招闻讯,偷偷潜去,牵招因道路被阻不能回到袁尚处,转而投奔曹操,被辟为从事。
曹魏的“北境守护”
公元220年称帝后,拜牵招持节护鲜卑校尉,驻扎昌平。当时,边地居民多流散在山间河谷,还有逃入鲜卑部落的,有几千人。牵招发布告示,劝说人们回到家园。建义中郎将公孙集等率部下归附,让他们回到本郡。又对鲜卑素利、弥加等十余万部民加以安抚,让他们在边塞安顿下来。
黄初六年(225年),曹丕拜牵招为右中郎将,出为雁门太守。该郡居边疆,虽有哨兵巡视,然盗贼扔不绝。牵招交给当地百姓作战阵法,又上表恢复乌丸五百余家租调,使备鞍马,于远处侦查。自此,胡人每每来犯,皆被击退,逐渐绝迹。牵招又离间众部落,使得他们互相猜疑。
鲜卑首领步度根、泄归泥等与有矛盾,于是他们率三万多户百姓来到郡里,请求归附。牵招下令还击轲比能,杀死了轲比能的弟弟苴罗侯。轲比能与乌丸归义侯王同、王寄等,结下怨仇。因此,牵招又亲自率领归泥等攻打轲比能,在云中故郡打败轲比能。
牵招又与河西鲜卑等十余万家相联系,整治陉北故城上馆城,在此屯戍兵马,威震内外,远近胡人,都。那些叛变逃亡的人,家属都不敢窝藏,将他们交送出来,于是远近安宁,盗贼再也没有出没。
大和二年(228年),护乌丸校尉田豫出塞,被轲比能围于马邑城,向牵招求救。牵招整兵待发,但并州官吏根据通例禁止牵招出兵。牵招认为持节的大将被包围,情况危急,不能再拘泥所谓吏议而见死不救。于是上表朝廷,随即出发,大败轲比能的军队。
牵招以为,数犯中原,而轲比能猾狡,应提防双方联合。时众人以为两者相距甚远,不必忧虑。其后,诸葛亮又出祁山,果然与轲比能串通,兵屯石城,遥相呼应。使牵招适时讨之,诸葛亮退,轲比能亦还漠南。
自公元220年,牵招就开始坐镇曹魏北疆,防备鲜卑南下寇略中原,担任雁门太守十多年时间,和田豫一起可以并称为曹魏的“北境守护”。可惜由于和刘备的特殊关系,以及曾在袁绍阵营的经历,牵招终其一生也没有得到重用,最高仅仅做到了雁门太守的官职,陈寿在《志》也感叹:“招终于郡守,未尽其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