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病死后司马懿在忙什么 司马懿为何没有攻
对和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双元制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诸葛亮病逝后,司马懿为何终生不攻蜀国?
诸葛亮病逝之后,司马懿并非不想攻打蜀国,而是错过了攻打蜀国的最佳时机。此后,司马懿认为川蜀地形险要,蜀汉已经有所防备,在时机成熟之前,不宜伐蜀。直到去世,他都没能再和蜀国直接交锋。
青龙二年(234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最终出师未捷身先死,病逝五丈原。
诸葛亮对于身后退兵事宜安排的很妥当,可在人事安排上,却出了大问题。
诸葛亮提前交代,在他死后,秘不发丧。等到司马懿发现蜀军撤退,率兵追击时,姜维又按照诸葛亮的嘱托,命“反旗鸣鼓”,摆出要攻击的架势,吓得司马懿引兵而退。等到司马懿了解诸葛亮已死时,蜀军却早已安全撤出了追击范围。
民间早有传言,说司马懿惧怕诸葛亮,这下人们对司马懿更是增加了“死诸葛走活仲达”的嘲讽。
不能不说,司马懿的气度,还是很大的,否则,他可能也会跟诸葛亮一样,早早的就去世了。
司马懿在看了蜀军留下的营垒之后,不免感叹,诸葛亮真是“天下奇才也!”
诸葛亮被司马懿大肆称赞,可在后事安排上,还是出了纰漏。
蜀军在撤退途中,就发生了、杨仪之间的夺权之争。
杨仪派斩杀了魏延,暂时夺得了统兵权。可蜀汉在短时间内失去了诸葛亮和魏延两名重要人物,也不免元气大伤。最主要的是,汉中的防守随之也陷入了短暂的混乱。
司马懿自然不会放过如此良机。他在得知蜀军内乱之后,立刻上奏魏明帝,请求出兵伐蜀。可是,魏明帝“诏不许”,不准。
魏明帝之所以不许司马懿攻蜀,是因为时,东吴也率兵亲征合肥新城。曹叡,迎击孙权。孙权得知魏明帝亲征,随即退兵。
曹叡在返回途中,经过摩陂,突来兴致,下旨兴修宫。
此时的魏明帝,根本无心征伐,而是一心扑在了宫殿建设上,自然不会支持司马懿伐蜀了。
曹叡此举,导致失去了一个收复汉中的最佳时机。
至于一举灭蜀汉,恐怕很难做到。毕竟当时、等人都在,而武将也仅仅丧失了魏延,蜀军士兵也并没有受到大的损失。
司马懿可以趁蜀军混乱,杀入汉中,却很难再从汉中一举入川。
而蜀汉在魏延死后,蒋琬架空了杨仪,成功接班,很快也恢复了正常。在蒋琬、费祎的治理之下,蜀魏再次进入了对峙状态。
接着,司马懿也忙碌了起来,根本就无暇顾及蜀汉。
他先是被调去平定了辽东公孙渊叛乱;再受曹叡托孤之重,与一起辅佐少帝。东吴北伐,司马懿又被派往东线作战,还大力推广、发展屯垦。此时的司马懿,忙到根本无暇西顾。
期间,倒是大将军曹爽闲得发慌,也想建功立业,做出点成绩。于是,曹爽就开始调兵遣将,攻打蜀汉。
司马懿得知后,极力劝阻,可是曹爽根本不听。司马懿无可奈何又去说服协助曹爽北伐的夏侯玄:“兴平路势至险,蜀已先据;若进不获战,退见徼绝,覆军必矣。”
曹爽北伐的结局也正如司马懿所料,出师不利,还差点被费祎截断退路,。最后,经过苦战才得以逃脱,魏军是伤亡惨重。
很明显,此时的蜀汉,虽然已大不如前,但是,自保的实力尚在。魏军如果强行进攻,很难攻克。司马懿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不主张攻蜀。
同时,司马懿的权力也在被曹爽一步步架空。
东线战场,大军控制权被曹爽的弟弟曹羲把持。西线的关中,军权则在夏侯玄手中。
此时的司马懿,不要说攻蜀了,一不小心,自身性命都难以保全。
最后,司马懿为了自保、夺权,果断发动,诛杀了曹爽及其党羽,全面掌控了曹魏大权。可是,大权在握的司马懿,已经是70岁高龄的老人,已无力再战了。
而在司夺权之后,曹魏内部也非常不稳,先后发生了,先是王凌,接着是毋丘俭和,先后起兵叛乱。
司马懿在平定王凌之乱的同一年,就去世了,年72岁。
通常的印象中,可能会觉得时期的三大顶尖谋士,、诸葛亮都死了,自然是司马懿纵横天下了,灭蜀吞吴也不在话下。
可现实远没有那么简单。
实际上,只要蜀汉内部不乱,依托易守难攻的地利,再加上人和,甚至是天时的优势,蜀国完全可以偏安一隅。
当年,、司马懿攻蜀,就遇到了连绵大雨,不克而还。曹爽、夏侯玄攻蜀,差点被费祎打到全军覆没。即使是时期,钟会、再次伐蜀,如果不是邓艾舍命,险渡阴平,恐怕也要被姜维堵在剑阁之外,再次无功而返。
因此,司马懿在诸葛亮死后,等待好的时机伐蜀,策略是正确的。再加上,司马懿还有其他更紧迫、更重要的事情要做,自然是更加无暇顾及蜀汉。司马懿虽然长寿,可生命还是有限的,最终他也没能等到灭蜀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