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识破了空城计却下令退军,司马懿的真实目
民间最有名的故事取自《演义》,下面双元制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据罗贯中所著的《三国演义》第95回写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乃披鹤氅,戴纶巾,手摇羽扇,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高声昂曲。”
闻空城计人赞孔明“其智近乎妖”,关键犯懵引人不解
空城计,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吧。不过,在大部分人眼中,空城计都是在赞扬的智谋更高一点,他利用了司马懿多疑的性格,布下疑阵,让司马懿因猜疑而最终错失了大好时机。这跟“死诸葛吓走活司马”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管是在影视剧中,还是在文学作品中,都对诸葛亮这个计谋非常的赞叹。就连大文豪,也感慨:“其智近乎妖”。也因此,民间都非常推崇诸葛亮。
但是,司马懿就真的不如诸葛亮吗?在很多广为流传的说法中,司马懿是不如诸葛亮的,因为诸葛亮代表的是正面人物,但是,司马懿真的弱吗?不,他并不弱,反之他非常强大。
历史最终的结果也是司马懿赢了,司马家不仅赢了战争,还最终赢得了天下。而司马懿在这关键时刻竟然犯懵,这让了解他实力的人非常不解。
司马懿决策令人怀疑,睿智如他不可能只有撤退一计
如今,关于司马懿的文学影视作品逐渐增多,大家对司马懿这个历史人物的评价,也变得非常高了。他虽然都一直活在诸葛亮的光芒之下,但他却是笑到最后的人。
基于对司马懿的肯定,就有人开始重新讨论空城计了,既然司马懿这么厉害,为什么却不能识破空城计呢?
实际上,当时的司马懿疑心是常理,比较面对的是诸葛亮,但是他至少可以选择小股部队去骚扰一下,就能探明虚实,为何要直接跑路呢?
实际上,司马懿那时若是派出小股部队前去刺探的话,无论结果如何,他绝对不会被上级怪罪,而他选择撤退,这15万大军来回调度却一无所获,定然不是最佳决策。
因此,对于他的命令,他的儿子也是不解地说:“儿臣愿带小股部队一探虚实!”司马懿面色铁青坚决不应。
为此,司马昭虽不理解,但军令如山,他还是撤军了。难道司马懿真老糊涂了?连儿想得出的计策他却不知道可行?
后来,诸葛亮也感叹道:“这是只能对司马懿用的计谋。”很多人都以为,这是因为司马懿生性多疑,才最终上当。其实不然,在这样的一个局中,司马懿是非上当不可的。
司马懿道出事情,原来空城计是他与诸葛亮之间秘而不宣的默契
在很多年后,司马懿将死之际才把这样的一个道理,讲给了司马昭听,他说:“司马家族之所以得到重用,就是因为有诸葛亮的存在,若是诸葛亮过早死了,那么司马家族最大的敌人,就变成曹魏政权了。届时,司马家族将会遭到灭顶灾难。”
事实也是如此,当初对自己的后人说过:司马懿能用就用,不能用就杀!可见,根本没有信任过司马家族,双方不过是互相利用罢了。
据《 越王世家》记载:“飞鸟尽,良弓藏;”。
意思就是:打死了兔子和飞鸟后,猎人的狗和弓就没有用了,引申指事情办完后,帮忙办事的人就没有用了。
而对于曹家来说,没有了强大的敌手的话,司马家留着就是一个祸患,因此司马懿一直让诸葛亮存有牵制的实力。
而诸葛亮也是参透了其中的道理,若是让司马懿在攻城中放水,15万打两千落败的话基本也是做不到的,于是他赌上两个人秘而不宣的生存规则,也借此给司马懿一个台阶下,双方都下了台阶,也都能获得共存。若是司马懿强攻,那么一损俱损,对双方来说都没有好下场,只是曹家获益罢了。
所以,专家对此评价道:“他不撤军他就输了!”专家分析,司马懿在看到空城的时候,他沉思的是如何权衡利弊,诸葛亮不能兵败被擒,这也符合了后来讨论的对立统一理论。
因此,司马懿连小规模的试探都不敢,万一真的打下来了,他承担不了这个后果,因此,他只能装作中计仓皇撤退。
小结
这样看来,空城计并不是阴谋,而是阳谋。诸葛亮的疑阵,对于司马懿来说假装中计是最好的办法。这就是三国时两位顶尖谋士之间的较量,若是司马懿的水平达不到这个高度的话,那么恐怕早就打进去了不是吗?
而司马懿的做法,也证明了他是对的,最后一家独大,蜀吴两国苟延残喘,若是司马懿没放点水,而是的话,那么他司马家早就被曹家清洗了,而最终司马家取得了天下,也足以见得司马懿的远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