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当初都敢对老爹下手 朱棣为什么不敢效仿
还不了解:和的读者,下面双元制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朱棣为什么不效仿李世民兵变夺权?
如果朱棣效仿李世民,带着大队人马搞一个“之变”的话,那么将有非常大的概率、燕王这一支血脉将从此中断!
如果侥幸之下、老爹朱元璋不忍杀害自己的亲生骨肉,朱棣全家老小最幸运的结局也只是被废为庶民、圈禁在(洪武三年刚设立时称为宗人正院)里永世不能踏出半步!
那么我们可以大胆想象一下这样的画面。
公元1392年(洪武二十五年),北平、燕王府内。
此时已是月黑风高,寂静的夜里只能听见风吹过树叶发出的窸窣声。突然,不远处的窗口、几个人影被烛光映射在上面,似乎在商讨着一些见不得人的事情。
原来正是燕王府的几个们,正满门心思地想要劝朱棣起兵造反、一路杀到南京城、夺取帝位。
“燕王殿下,此时正是成就大业的绝好机会啊,一定要效法当年的李世民,千万不要错失良机!”幕僚们诚惶诚恐地跪在地上,希望能用自己的诚意说服朱棣。
端坐在太师椅上的朱棣最近对这样的话已经听得太多,早已心烦意乱,只见他一边把玩着手中的扇子、一边略显困倦地说道:“说说看,我究竟有什么良机?”
此时,担任指挥佥士的张玉张口说道:“当今皇上垂垂老矣、太子刚刚去世、皇太孙乳臭未干,正是大好良机!”
话音刚落,屋子里死一般地沉寂,摇曳的烛火照亮了每一个人的脸,无一例外皆是一脸肃穆。
片刻之后,朱棣抚摸了两下折扇,随后狠狠地摔在张玉的脸上,嘴上还恶狠狠地说道:“一派胡言,眼下父皇正是大展宏图之际,哪里来的什么垂垂老矣!”
屋子里的几人被吓得不轻,一个劲地磕头如捣蒜。朱棣平息怒火之后,又压低了嗓音小声说道:“以后这件事休要再提,否则你我人头不保。”
以上虽然是我们想象中的画面,但和历史的大方向基本吻合。就算当时朱元璋已经64岁、就算苦心培养的太子猝然病逝、就算刚刚被选中的皇太孙只是个15岁的毛头小子,朱棣也绝对不敢像当年的军李世民那样、发动政变骨肉相残。
朱棣虽然是当时实力最强的,但他和李世民所处的环境有三点不同!
首先,打天下根本没有朱棣的份,尸山血海爬出来的将士们怎么会服他?
朱元璋能在各路军阀中脱颖而出、最终登基称帝,除了他的天赋异禀的军事才能、杀伐果断的性格、以及贵人郭子兴的提携之外,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一点是、朱元璋的“兄弟”多。
儿时玩伴的一封信,把吃了上顿没上顿的朱元璋带进了军营,之后他便凭借自己身上的闪光点步步高升,成功在红巾军中混到了个“镇抚”的官衔。手中有了权力的朱元璋,拉拢人才的速度也高涨起来,、郭英、周德兴等淮西同乡们迅速向他靠拢,成为了日后著名的“”。
这些兄弟们就是朱元璋打天下的倚仗,他们在大军中的威望不比低、甚至管辖的军中甚至出现了“只知大将军、不知皇帝”的场面,这种情况在刚刚建立的时候是非常普遍的。
可是那些将军们唯朱元璋的命令马首是瞻,所以大军中不可能出现兵变的情况。提起底还是朱元璋能压得住手下的将军,就像蓝玉等人能压得住手下的士兵一个道理。
如果换做朱棣呢?
1360年朱棣出生,1368年朱元璋就一统天下称帝了,那个时候朱棣只不过是个七八岁的孩子,根本没有机会参与到那场残酷的立国之战中去,那些、身经百战、尸山血海中爬出来的老将、老兵们根本不认识他。就算朱棣日后成了大名鼎鼎的燕王,将士们见了他也要规规矩矩地行礼,可是在他们的眼中,朱棣只不过会投胎罢了,是根本不可能对含着金钥匙出生的这位皇子心悦臣服的。
而李世民就不一样了,毫不客气地说,李唐的半壁江山就是李世民打下来的,如果没有他,说不定还在太原安安稳稳地做他的唐国公。
灭亡之后,华夏大地陷入了短暂的割据混战局面,北有郭子和、、周,南有、、林士宏,东有、、,西边还有个薛举。
如果不把这些人一一消灭,那么李唐的实力就只能在夹缝中被慢慢消耗掉,所以李世民身先士卒,带着部下征战四方,花费了5年的时间将那些占山为王的军阀们统统消灭掉。
当李世民在虎牢之战中一举俘获窦建德、王世充之后,他在军中的威望升到了最高点,俨然成为三军将士们心中的不败战神。而此时的李世民已经是身兼数职,秦王、尚书令、太师这样显贵的身份全部加在了他的身上,如果再往上加封的话,李渊只能乖乖地把皇位让出来。为了避免这样尴尬的局面,李渊无可奈何之下凭空捏造了一个爵位“天策上将军”封给李世民。
李世民在大军中的威望远远高于李渊,只要他振臂一呼,三军将士就敢倒戈杀向长安城,把龙椅搬来给他。如果朱棣想要造反,根本用不着朱元璋出马,随便派出一个“淮西二十四将”中的末流角色,就能把他打得体无完肤。
其次,朱棣虽然是藩王,但地方上对他的限制太多。
朱元璋在大肆分封子嗣到各地就藩之前,背地里就恶补了大量的历史知识、总结了大量的历史教训。
藩王镇守一方,兵权肯定是要有的,但数量不能太多,15000人就已经顶天了。
地方上的事务要让地方官员去打理,藩王无权过问,也就是说税收、财政、土地、人口统统不在藩王的管辖范围内。
最重要的一点是,藩王每个月都要向地方官员递交一份“工作心得”,然后送到南京由朱元璋亲自审阅。
虽然孩子们远在天边,但朱元璋略施手段就把他们牢牢地掌控在自己的手心里。
朱棣想要造反?他手里一两万的大军能不能打得过镇守在北疆十几万、几十万的边军?他手里的钱财够不够大军的开拔费?手下没有粮食、没有人口,谁给将士们饭吃?从北平到南京两千多里地,大队人马途径各地州郡,地方上不会进行盘查?
也有人会说,朱棣可以在就任藩王之前、在南京的时候动手嘛。
那就更不可能了,朱棣在南京的时候手里没有半点实权,每天除了抄写古书典籍、就是学习礼仪制度,哪里来的心思和胆量去琢磨谋权谋朝的事情呢?
更何况,朱棣和大哥朱标的感情十分深厚,根本不同于李世民和李建成明争暗斗的关系。有朱标在,朱棣根本不敢觊觎皇位一眼。
最后,朱元璋是个“猛人”,就算六十多岁年迈不堪,依旧是个“猛人”。
纵观整部华夏史,在诸多的开国皇帝中,唯有朱元璋是白手起家、从一个乞丐一步一步坐到皇位上的。
自他建立明代后,整顿吏治、阔斧地进行改革,并且大肆屠杀有功但却心怀不轨之臣,仅仅“案”就延续了十多年时间、受牵连而死的王公贵族达到三万余人。
从这两点来看,朱元璋是个“猛人”、“狠人”,就算老了这种性格也不会改变。
作为生活在一起几十年的父子,朱棣十分了解父亲的性格,他也明白如果起兵造反、结果无非有两种:要么成功、要么失败。
如果成功了(当然这个可能性不大),按照朱元璋暴躁的脾气,说不定当场指着朱棣的鼻子破口大骂,如此一来闹剧将不可收场。如果杀了朱元璋,朱棣又会背上个杀父弑君不忠不孝的骂名,自己将会在史书上遗臭万年,会被后世历代人耻笑。
如果失败了,自己乃至于妻儿的下场都会很惨。朱元璋在盛怒之下,极有可能做出赐死朱棣全家老小的命令来,毕竟为了保证皇权的至高无上,老朱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
朱棣想像李世民那样提前上位?想都不要想!
毕竟我们的伟大领袖曾经说过:“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
论军事能力,李世民最强、朱元璋第二。
朱棣连老爹朱元璋都比不上,竟然还想学着李世民那样、造老爹的反,简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