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1+1丨疫情防控下 “物畅其流”需要解决这些
如何回答好“抗疫情”与“保供应”这道必答题,让物流运输不受阻、货运司机不受困?4月12日,《新闻1+1》邀请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局长吴春耕,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院长、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荆林波,继续关注:疫情下的道路,如何保畅通?
公路交通承担着全社会70%以上的货运量和客运量,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动脉”,是服务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纽带和基础支撑,也是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环节。如何把公路交通的重要性落实下去呢?
如何理解公路疫情防控严禁防控措施简单化、“一刀切”?
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局长 吴春耕:疫情初期,各个地方经联防联控机制批准设置了一批公路防疫检查站,截止到4月10日,全国总共设置了11219个公路的防疫检查站。这些检查站在初期切断病毒传播、遏制疫情扩张蔓延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现在各地市的一些防疫检查站执行的政策不统一,甚至层层加码,部分地方还是简单以货车车籍地作为限制通行的依据,对于车籍地为中高风险地区的一些货车司机一律劝返等,导致一些货车的通行受堵。所以我们对设置公路防疫检查站提出了4个严禁,其中就包括严禁防控措施简单化、“一刀切”,具体包括几个“不得”:
①不得随意限制货车司机和车辆人员的通行;
②不得以车籍地、户籍地作为限制通行条件;
③不得简单以货车司乘人员的行程卡绿色带星号为由来限制车辆的通行和停靠;
④要求进一步来优化检测的方式和流程,提高检测效率,加强交通疏导,减少拥堵,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保障路网畅通 还需协调联动加强路网运行监测调度
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局长 吴春耕:以往年份,全国高速公路每天的流量都在3000万辆左右,但是近一个月以来,因为疫情,全国高速公路流量明显下降。以4月11日为例,全国高速公路的流量在1800多万辆,比2021年同期是下降了40%。在当前要统筹疫情防控和保通保畅保供方面,压力的确非常大,交通部门也是义不容辞,要把这个工作做好,采取多种措施全力来保障路网的运行畅通。我们也提出了几个要求:
①要优化完善部省站三级路网调度机制、路警联动协调机制、区域协调机制来保通保畅,加强路网的监测调度,及时解决路网阻断堵塞等一些问题,特别是要确保干线公路畅通。
②我们要指导各地科学合理设置公路防疫检查点,进一步优化流程和方式,减少拥堵,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公路运行的影响。
③要不断优化服务措施,认真做好服务区滞留人员的一些餐饮生活保障,让司机有饭吃、有水喝、能加油、能如厕。特别是在一些流量比较大的高速公路服务区,还要求加密设置一些核酸检测点,为大家提供更加方便的服务。
④同时最近这段时间,我们也按照中央的要求成立了一个公路保通保畅专班,实行24小时值班,按照“一事一处理”的原则及时来处理协调解决各地出现的一些拥堵和一些其他的问题。
建立健全重点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制度,实行网上办理、全国互认,这是针对目前出现的部分地区货运物流不通不畅问题,交通运输部作出的部署。
“物畅其流”需要全国互认的通行证制度 还需要解决深层次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院长、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 荆林波:首先,我觉得现在物流不畅通的根本原因在于各地政府在防控政策上层层加码,形成了目前各自封闭的情况;第二个问题在于各地之间各自为政,缺乏信息共享。物流的“全国一盘棋”没有办法形成,“物畅其流”成为一个理想。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在于建立标准统一的互认制度。当然这是眼下的治标办法。而最根本的问题在于物流环节上所存在着短板。从深层次上来说,我们没有高度重视物流产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战略性的产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一个基础性的产业。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交了“学费”,在联防联控的疫情背景下,使这个短板进一步放大了。
畅通物资配送最后100米的问题 需要系统改造解决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院长、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 荆林波:物流的最后一公里和100米,是物流“皇冠”上的最后一颗明珠,很多企业都想摘到这个明珠。但是实际上这颗明珠是非常难摘到的,它反映的是我们城市物流系统性的问题,比如说前置仓的问题。在我们传统的商业格局和城市的规划里面是要求有一定的预留地的,要专门给商业地产,包括物流公司做基础建设,但是现在城市发展过程之中很多地方没有落实。再比如说我们规划上下车的问题、交通运输的问题、快递小哥过去进社区的问题在慢慢解决了,但是在疫情之下这些问题又涌现出来。所以要系统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有一个系统的思想来进行系统的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