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报道 据美国趣味科学网站6月13日报道,根据一项新展开的首次调查,恒星“托儿所”(恒星形成时气体和尘埃组成的锅形塌缩区)的多样化远超天文学家最初的设想。
报道称,参与邻近星系高角分辨率物理学(PHANGS)项目的天文学家系统性地绘制了横跨90个星系的超过10万个恒星“托儿所”的地图,发现每个恒星滋生地都比最初设想的要独特得多。
恒星可能需要数千万年才能形成——从汹涌的尘埃和气体构成的滚滚星云成长为逐渐燃烧的原恒星,最后形成像太阳一样由燃料驱动的巨大等离子体天体。但是,这一过程消耗“托儿所”储存的气体和尘埃的速度有多快,以及有多少恒星随后能够在指定地点形成,都取决于恒星“托儿所”在星系中的位置。
研究报告的第一作者、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天文学副教授亚当·勒鲁瓦在一份声明中说:“我们过去认为,每个星系的所有恒星‘托儿所’一定是看起来差不多的,但这项调查揭示出事实并非如此,恒星‘托儿所’的变化也是处处不同的。”
报道介绍,这项历时5年的调查,使用位于智利阿塔卡马沙漠的阿塔卡马大型毫米波/亚毫米波天线阵(ALMA)射电望远镜,对我们自己的银河系附近的宇宙部分进行了研究。通过在电磁波谱的无线电部分而不是光学部分进行研究,天文学家可以把重点放在源于暗分子云的尘埃和气体的微弱燃烧上,而不是它们产生的年轻恒星的可见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