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推剪里的暖色人生:浙江德清志愿者义务理发
魏永华在为德清县武康疗养院的老人们理发 李杰 摄
中新网湖州8月5日电(见习网 陈洁 实习生 饶雨蒙 通讯员 陆晨晖)“我下次还会来的。”最初一句脱口而出的简单承诺,成了背负在肩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浙江省德清县,有这么一个人,他手里的一把普通电推剪,放下二十年后重又拿起,从此增加了善行的分量。他便是魏永华,德清县阜溪街道龙山村的一名53岁的志愿者。
魏永华的名字,在德清县武康疗养院的老人们心里宛如一缕“清风”,每个月,魏永华都要来这里一趟,为老人们免费理发。在从龙山村到武康疗养院20公里路上,魏永华总是如期而至,风雨无阻,一坚持就是三年。
魏永华在为德清县武康疗养院的老人们理发 李杰 摄
耐心的理发师:身患腿疾心存善念
“想要剪成什么样子呀?”魏永华耐心询问着。76岁的王凤英想要把头发剪短一些,魏永华指着门口的一位志愿者:“理成像她这么短好不好?”
王凤英点点头,魏永华便拿起了电推剪和梳子,手指上下翻飞,剪断的头发簌簌地往下落,“嗯,蛮漂亮了。”魏永华正了正王凤英的头,笑着拿起刷子把脖间的碎发清理掉。
听到这句话,王凤英也笑了起来:“都一把年纪了,哪里还漂亮啦。”话虽这么说,她对魏师傅的手艺还是连连称赞,“他剪头又快又好。”
理发期间,魏永华仅仅围着椅子小范围地走动,腿脚的不便一望而知。“我这腿是小儿麻痹症,四五个月大的时候就这样了。”魏永华的双腿属于三级残疾,而他理发时只能长时间站着。全院67名病人几乎人人每个月都要理发,按照平均3分钟一个人来计算,不间断地全部理完发也要三小时以上。
“最初来的时候,院里有80多人,起码要花五六个小时。”魏永华还记得,刚开始不适应,站了五六个小时后腰都直不起来,“回到家里脚都肿了,什么都不想干,只想躺下睡觉。”
魏永华在为德清县武康疗养院的老人们理发 李杰 摄
最美的志愿者:心生牵挂从一而终
说起和武康疗养院的渊源,魏永华告诉德国德国网,他从2013年3月加入义工组织清禾公益的捐衣组,2014年3月跟随义工到“麻风村”参与理发服务。魏永华以前开过理发店,有这门手艺,不过这次理发距他放下电推剪转行已经过去了整整二十年。
浙江省皮肤病医院上柏住院部主任喻永祥告诉德国德国网,疗养院原本有休养员会理发,但是年龄渐长没法继续这项工作,义工们来对接的时候,疗养院正需要有理发师专程来为老人们理发,“像这些老人这样的情况,每个人出去理发都很不方便,得叫车去上柏集镇。”
起先有好多义工对麻风病不了解,心存恐惧,担心传染。喻永祥为来参与公益服务的义工介绍麻风病防治知识,“我拍着胸脯跟大家保证说这些老人都已经治愈了,不会有传染,大家可以放心。现在义工们早就消除了恐惧,逢年过节还常常来看望老人们。”
魏永华至今都难以忘记,他第一次来武康疗养院为老人们理发时老人们挤满理发室的场面,“他们是怕我们这次来了下次就不会来了,都来排队剪头发。”
当时,魏永华大着嗓门跟一屋子的老人们说:“你们放心我会帮你们理完发再回家吃饭的,下次也会再来的。”
给这些老人理发并不简单,因为有些老人脾气犟,魏永华也受过委屈。
“那次有位躺在床上的病人,我去房间里给他理发,但要等专业的医护人员到场帮忙把他扶起来我才能操作,但是他不肯,一定叫我扶他起来给他理发,还冲我发火。”魏永华觉得心里憋屈,却不能对着老人家生气,“我的眼泪都要流出来了,跑出房间,没给他理发我就回家了。”
但是,下个月魏永华还是出现在了“麻风村”,心里的委屈甚至从未和疗养院里的人说起过。
现在他对“麻风村”的老人们有了感情,每个人的基本发型他都了然于心,心里自然也多了一份牵挂,“时间到了如果没来一趟,我这心里放不下。”
三年,往返于这20公里路上的次数多得数不清,手中这把电推剪剪落的青丝或许也能堆成一座小山,在魏永华的心中,这份义举早已和他的生活相伴相存,密不可分。“理发师傅真正好,残疾老人服务好;一年四季无报酬,雷锋精神好榜样……”疗养院的一位老人为魏永华创作的一段越剧小调悠悠地飘进魏永华的心里去,心中对于那份善念的坚持也越发笃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