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小胖墩”越来越多 怎么办?
昨日是第29个“5·20中国学生营养日”,今年的主题是“营养+运动,平衡促健康”。由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联合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国营养学会和中国奶业协会共同举行的“中国学生营养日”宣传教育活动正式在粤启动。
最新的第五次广东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广东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相关疾病明显减少,但饮食结构尚不合理,营养过剩、超重肥胖问题突出;与此同时,青少年消瘦率却也达到8%。
省疾控中心公共卫生研究院院长、主任医师马文军表示,“小豆芽”“小胖墩”多,主要问题还在于“吃”“动”不平衡。
马文军介绍,与10年前的第四次调查对比可发现,10年来,全省儿童青少年的营养与健康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但“吃”“动”不平衡,吃肉太多而动得太少。
这次调查发现,全省儿童青少年对水果、奶类的摄入量增加,油盐摄入量下降,营养不良相关疾病明显减少。
不过,发出“警报”的方面更多,尤其是超重肥胖人数多,且呈迅速上升的态势:
首先,儿童青少年的膳食结构不合理,谷薯类摄入量迅速下降,蔬菜水果、奶类、大豆摄入量明显不足,动物性食物如畜禽肉尤其是猪肉摄入过多;
其次,静坐时间明显延长,体育锻炼、家务和睡眠时间缩短;
第三,在外就餐比例明显增加,部分儿童青少年不吃早餐;
第四,超重肥胖问题突出,超重率、肥胖率和中心性肥胖率增长迅速。
专家建议·如何吃
一瓶乳酸菌饮料含糖量≈13块方糖
最靠谱“饮料”:白开水
最健康“餐厅”:在家里
含乳饮料不能当奶喝
调查显示,广东学生的奶、奶制品摄入量仅为61.0克/天,远远低于300克/天的推荐量,与欧美国家700克/天的摄入量相比,差距更大。马文军表示,儿童青少年喝奶量明显不足,会导致无法摄取优质蛋白质和钙,从而影响健康,建议儿童青少年每人每天至少喝一盒奶。
特别要提醒的是,含乳饮料、牛奶饮品、乳酸菌饮料都不属于牛奶,不能将这些含乳饮料当成牛奶喝。一方面,含乳饮料的蛋白质含量比较低,一般仅相当于牛奶中蛋白质含量的1/3左右;另一方面,含乳饮料一般含添加糖。如果长期以含乳饮料代替牛奶,会影响机体健康和体格发育。
最靠谱饮料是“白开水”
省疾控公共卫生团队发现,广东学生喝饮料的情况非常普遍,导致糖的摄入量过多。事实上,按膳食推荐标准,成年人一天最好之摄入25克糖,最多也不能超过50克,但一小瓶饮料的含糖量就达十几克。
比如,一盒凉茶饮料,含糖量相当于5块方糖;一瓶300毫升的汽水性、可乐饮料,含糖量相当于8~9块方糖;如果是1250毫升的碳酸饮料,含糖量相当于27~30块方糖;看上去最不起眼,但其实含糖量颇高的乳酸菌饮料,约200毫升饮料的含糖量竟相当于13块方糖!
糖分摄入过多,最大问题就是引起肥胖、超重,而且饮料中的碳酸也容易造成钙流失。
专家建议,最靠谱的“饮料”是白开水,不要迷信所谓果汁、果汁饮料,如果要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还不如生吃水果,纤维素不会被破坏。如果实在“馋”饮料,建议选择低糖或无糖的,木糖醇等代糖物质是合法添加剂,只要不过度饮用就没有问题。
只吃“一巴掌心”的肉
专家表示,广东省儿童青少年畜禽肉吃得太多,尤其是猪肉。猪肉属于红肉,其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含量都比较高,多吃会增加超重肥胖、高血压,甚至癌症的发生风险。
专家建议,大家吃猪肉要适量,多吃鱼、鸡等白肉,每天肉类的摄入量也建议限定在成人一个巴掌心(不含手指)的大小与厚度。
多在家就餐少出去吃
调查发现,无论城乡,广东全省学生的在外就餐率非常高,比如6~17岁的青少年,在外就餐高达八成左右,农村甚至高过城市。
专家指出,随着食堂外包、送餐服务等增多,广东学生不在家、不在校吃的情况普遍,吃的三餐都是“重口味”,高盐、高油、重辣,非常不利于身体健康与生长发育。
在餐制上,学生的规律进食很重要,一日三餐要坚守,有不少学生不吃早餐,可导致血糖低而精神差。专家建议,最好在三餐基础上,为学生提供课间餐。
专家建议·如何动
每周三次出大汗 上学放学多走路
专家表示,广东儿童青少年的运动频率和运动时间不足,而静坐时间延长,容易引起超重肥胖,为此提出建议:
加强体育锻炼,保证每天进行1小时以上的中高等强度运动,可以一次性完成,也可以分几次完成,但每次运动时间应不少于10分钟。中等强度的表现就是少量出汗,略微气喘,感觉用力但不吃力,比如跑步、跳舞、打德国网球、健身操;高等强度的表现则是吃力且出汗淋漓,比如俯卧撑、哑铃、仰卧起坐、举重、引体向上等,每周3次即可。
减少静坐时间,每天看德国德国网视、玩德国德国网子游戏、用德国德国网脑的时间总和不要超过2小时,静坐40分钟左右就到室外活动5分钟。周末不要熬夜,不睡懒觉。
增加活动时间,建议学生利用上学、放学以及上下楼楼等机会,尽量走路,多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雪华 通讯员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