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汉武帝为什么临死也不放过钩弋夫人?
汉武帝刘彻,西汉第七位皇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也是很多影视剧的主人公。汉武帝一生锐意进取,在很多领域都有建树,确实值得歌颂:文化上他采纳文臣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用儒家思想统治,以后各代因袭,甚至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
军事上汉武帝废弃与匈奴“和亲”的政策,派遣名将卫青、霍去病等接连对匈奴作战,收复河套地区,夺取河西走廊。使这支善长骑射的游牧民族不得不仓皇逃窜,以至失去了化妆品的重要产地—祁连山。(匈奴歌谣:失我祁连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汉武帝的人生过得太顺了,顺利的让人嫉妒。就像一个职业赌徒,进了赌场就一直在赢钱,从来没输过。然而,赢了钱都是要输的;出来混,都是要还的。而且赌徒一输,就能输到你怀疑人生。汉武帝晚年发生了巫蛊之祸,钟爱的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惨遭横死,此事使汉武帝大受打击,他那开了挂的传奇生涯终于告一段落。
巫蛊之祸时的汉武帝已经进入暮年,体弱多病。尽管伤心欲绝,他还是强打起精神振作起来。摆在他面前的关键问题就是太子去世,皇位谁来继承
网络配图
当时刘彻在世的皇子只有四人,分别是:燕王刘旦,广陵王刘胥,昌邑王刘髆,小儿子刘弗陵。其中又以燕王刘旦为长。大位谁来承继下面用排除法回答。
先说燕王,刘旦得之长兄死讯,沾沾自喜,以为皇位非自己莫属。但太子之位一直空悬,武帝没有表示倾向性意见。这下刘旦着急了,上书武帝要求进长安守卫皇宫,意在争储。武帝看了奏章勃然大怒,立即在皇宫北门斩杀了燕王使者,借此警告他恪守本分,内心十分反感刘旦。燕王pass。
广陵王刘胥体魄健壮,好勇斗狠,喜欢空手和猛兽格斗。如果他生在古罗马,应该是角斗士的最佳人选。你见过当皇帝的角斗士吗举止如此随便,不用说,pass。
昌邑王刘髆是汉武帝的第五子,一向受宠。他的母亲就是那位“北方有佳人,遗世而独立”的李夫人。他有两个很出名的舅舅,一个是音乐家李延年,另一个是贰师将军李广利。本来汉武帝非常喜爱刘髆,但是当卫太子自杀以后,将军李广利和丞相刘屈氂密谋册立刘髆为太子,被人告发。调查中又发现刘屈氂曾经诅咒过汉武帝,于是汉武帝将刘屈氂腰斩,将李广利灭族。虽然此事刘髆本人并不知情,但是他在武帝心中的形象已经大打折扣,不可能继承大统了,pass。
排除法做到现在,只剩下小儿子刘弗陵了,运气来了真是挡都挡不住啊,大位就是你的了!经过深思熟虑,武帝让人画了一幅“周公负成王”图(西周初年,武王姬发病逝,武王的弟弟周公旦尽心辅佐年幼的成王,稳定了周朝的统治),悬挂在自己住的甘泉宫,暗示自己已经有了合适的人选。从此内外大臣都知道武帝想立刘弗陵为太子。
现在问题来了:刘弗陵的母亲—钩弋夫人,实在太年轻,还不到二十岁。一旦武帝驾崩,年纪轻轻的钩弋夫人必将母凭子贵,被尊为皇太后,到时候谁来制约这位高高在上的皇太后
网络配图
非常规的问题,就有非常规的解决办法,握不住的沙,不如扬了它!武帝果断诛杀了钩弋夫人,朝廷内外一片哗然,大臣们下巴都惊掉了!搞什么啊这是!难道武帝上了年纪,真的老糊涂了吗!过了一段时间,风波渐渐平息,闲暇的时候汉武帝想了解一下外部舆论,问一位亲近的大臣:“外面怎么议论这件事(诛杀太子生母)的”
这位大臣不敢欺瞒武帝,小心翼翼的说:“大臣们都很奇怪,既然立了她的儿子当太子,为什么又要杀她的母亲”只听过坑爹的娃,没听过坑妈的娃!
汉武帝不由得长叹一声:“唉,我就知道你们这智商不会明白!从古到今起内乱的原因,都是因为君主年幼而母亲年壮。女主人淫荡放肆,没有人能够阻止。难道你们没听过吕后的故事吗”
果然后来刘弗陵顺利继位,是为汉昭帝。在位期间乾纲独断,不曾受到外戚的干预。昭帝在辅政大臣的拥护下,着力整顿吏治,废除苛捐杂税,恢复农业生产,将治理的井井有条,汉朝又进入一个盛世,这就是“昭宣中兴”。
网络配图
北魏时期,鲜卑族系统采用了“立子杀母”制度。后宫妃嫔所生的孩子凡是被立为太子的,母亲一律赐死。所以妃子们只愿意儿子被封王,不愿意被立为太子。只有宣武帝在去世之前立七岁的元诩为太子时,废了这个传统。没有杀掉元诩的母亲胡氏,反而晋封她为贵嫔。后来正是这个女人淫乱后宫,把持朝政,最终断送了北魏的大好江山。
真是被汉武帝说中了!
简评:西方有个墨菲定律,简单的说就是事情只要有变坏的可能,它就一定会发生。历史上有很多太后把持朝政,胡作非为。比如说汉朝的吕雉、唐朝的武则天、清朝的慈禧等等;但也有很多太后辅佐皇帝,励精图治。比如东晋的褚蒜子、北宋的高太后、辽朝的萧绰(杨家将中萧太后的原型)。所以汉武帝的行为不见得毫无瑕疵,但他却规避掉了最大的风险。而碰上什么样的人,其实都是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