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滴到天明(“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

知识大全 2022-07-29 20:32www.worldometers.cn知识大全

出自宋代词人蒋捷的《虞美人 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这是一首很有匠心的小词,一件颇有诗意的听雨小事,却写出人生不同阶段的况味,细细咀嚼其中滋味,不禁感慨万千。

断雁:离群孤雁。

僧庐:寺庙僧人住房。

鬓已星星:头发花白,比喻说法,左思《白发赋》:“星星白发,生于鬓垂。”

悲欢:化用苏轼“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一任:化用温庭筠“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1 少年,壮年,暮年,听雨,折射的是不同的人生遭遇与体验。阅尽人事,悲远大于欢。

1267年,元灭南宋。宋元交际,家国沦丧,人生桑沧。蒋捷用词来抒发黍离之悲、铜驼荆棘之感,表现悲欢离合的深沉感叹。

少年——歌楼上,“歌楼”是“阑杆楼阁帘栊”,红烛,罗帐。青春年少,寻欢作乐,懵懂无知,浪漫快活。听雨就像听音乐,无忧无虑,诗意生活。

壮年——客舟中,“舟”是“老病有孤舟”,江云,断雁,西风。江面宽阔,云霭低沉,压抑阴沉,而此时听雨,江湖风雨,浪大风急,自己如同一只孤寂无助,寒风中瑟瑟发抖,苦苦哀鸣的孤雁,四处漂泊。听雨就像听噪音,索然无味,徒赠烦乱。

老年—-山庙僧庐,鬂已斑白。寄居庙宇僧房,已是国破家亡,居无定所,亲人离散,老态龙钟,鬓发苍白,呆滞的神情,涣散的精神,麻木的思绪,憔悴的身形,彻夜不眠,雨声嘀嗒,从入夜到天明。听雨已经是一种折磨,孤苦凄凉,冷寒入骨。

诗人概括了自己时代动乱,颠沛流离,无所作为的一生,是一个流浪者一生落拓的悲歌。

2 三幅画面缩尽诗人的一生,感叹的是动乱年代,年华虚度,艰辛备尝,孤苦无奈的人生。越是尝尽生活的滋味,越对人生有深刻的体验,年少风流、壮年漂零、晚年孤冷,是一个历史时代由兴到衰、由衰到亡的嬗变轨迹,折射在个人身上的时代印迹和社会悲剧。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处于北南宋之交的辛弃疾说得更为直白,年少不懂愁何谓,年老已是愁中人,道不尽说不完,只能郁积于心,空叹一声秋凉无限。

当家国不幸,个人命运不保时,每个有责任意识的人,都会有面对国家危亡却无能为力的深沉的悲哀与无奈,连动乱年代弱女子李清照都会疾呼“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是“宫闱”宋词中最强有力最苍凉悲壮的时代呐喊。

Copyright © 2016-2025 www.worldometers.cn 全球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全球化,全球疫情,全球股市,全球新闻网,全球地图,全球通史,经济全球化,全球变暖,全球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