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了有什么症状(中暑的症状有哪些,什么感觉
中暑的症状依病情的严重程度有所不同,但一般都有头昏、头痛、高热、大量出汗、口渴、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者还会出现面色潮红、皮肤灼热,甚至出现昏迷、四肢抽搐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等症状,更严重者还有生命威胁。
1、中暑是怎么引起的?
中暑一般是指在温度或湿度较高、不透风的环境下,因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或汗腺功能衰竭,以及水、电解质丢失过多,从而发生的以中枢神经和(或)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还记得昨天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推送的一篇文章《地面温度55℃,摄像头拍下揪心又暖心的一幕》,重庆的一名交警在执勤过程中因为天气炎热而中暑倒地,受到群众的热情帮助,在稍作休息之后,情况好转。这则新闻感动了无数人,也给人们提了个醒: 高温天气工作,一定要注意防暑,多加休息哦!
这里要澄清一个误区,很多人认为只有夏天才会引起中暑,其实不然,从中暑的定义我们不难看出,只要是在高温或者高湿的环境下都可能发生中暑,比如冬天炼钢的工人就有可能发生中暑,当然,中暑主要还是发生在炎热的夏季。如果同时具备高温高湿的环境,那么中暑的概率会大大提升。
2、中暑的症状有哪些,有什么感觉?
中暑主要有头痛、头晕、多汗等症状,会有口渴的感觉,整个人晕晕沉沉的,严重者会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四肢湿冷等情况。如不及时干预可逐渐发展为昏迷伴四肢抽搐,严重时可产生多器官功能衰竭。
典型症状
先兆中暑
暴露于高温环境时,出现大汗、四肢无力、头晕、口渴、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眼花、耳鸣、动作不协调等伴或不伴体温升高。此时若脱离高温环境,转移到阴凉的地方,及时通风降温补充冷盐水,短时间就可以恢复。
轻度中暑
先兆中暑症状继续加重,体温上升到38摄氏度以上,并且出现皮肤灼热、面色潮红或脱水(如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症状。采用和先兆中暑相同的处理方式,数小时内可恢复。
重度中暑
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三种类型。
热痉挛
多见于健康青壮年。
表现为在高温环境下进行训练时,训练过程中或训练后出现短暂性、间歇发作的肌肉抽动,一般持续时间约3分钟。
患者常常无明显的体温升高,可能与大量出汗的情况下,只补充水分、不补充盐分,体内大量缺钠或者过度通气有关。
热衰竭
多见于老年人、儿童和慢性疾病的人群。患者出现以血容量不足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多汗、疲劳、乏力、眩晕、头痛、判断力下降、恶心和呕吐等。
此时患者体温升高,无明显神经系统损伤表现。如不能及时诊治可发展为热射病。
热射病
分为劳力型热射病和非劳力型热射病两类。
劳力性热射病
多见于健康年轻人(如参加体育运动者、训练的官兵),表现为长时间暴露于高温、高湿、无风的环境中,进行高强度训练或重体力劳动一段时间后,出现发热、头痛或忽然晕倒、神志不清等。继而体温迅速升高,达40摄氏度以上,出现妄、嗜睡和昏迷。
患者可伴有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衰竭、急性肝损害、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多脏器功能衰竭等表现,病情恶化快,病死率极高。
非劳力性热射病
常发生于年老、体弱(小孩)和慢病人群,一般发病较慢。刚开始症状不容易发现,1~2天后症状加重,出现神志模糊、、昏迷等。患者体温高可达40~42摄氏度,直肠温度最高可达46摄氏度,可有心衰、肾衰等表现。
3、中暑了怎么办?
立即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处或电风扇下,最好移至空调室,以增加辐射散热,给予清凉含盐饮料,体温高者可以反复给予冷水擦拭或浸泡。严重者应立即拨打120送往医院救治。
4、日常生活中怎么预防中暑?
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中暑的发生概率大大增加,因此,如何预防中暑就成了人们日益关注的话题。
(1)、选择轻便、浅色、宽松的衣服,室内保持凉爽,尽可能呆在有空调的地方,天气炎热时,特别是烈日当空的中午,尽量不外出。如果必须外出,也要做好防护措施,尽量减少暴露在烈日下的时间。
(2)、在热天建议减少锻炼,天气炎热时,尽量将户外活动安排在早上或者晚上,或者在活动一段时间后,注意在阴凉的地方进行休息。
(3)、外出时涂防晒霜,戴帽子,有条件的可以选择外加其他防护措施,比如戴太阳眼镜等。
(4)、多喝水,白开水就行,少喝含糖或含酒精的饮料,因为这些饮料不但不解渴,反而会使身体丢失更多液体,而喝冷饮还会引起胃痉挛。
(5)、 高温天气,饮食要清淡,不适合吃高热量、油腻、辛辣的食物,可以准备一些防暑降温的食物,比如绿豆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