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人物评价(如何品评《三国演义》里的人
这是一个有趣的话题,喜欢看书的,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可能早就看了;喜欢听书的,前有袁阔成老先生的长篇评书,今有易中天教授的《易中天品三国》,可以说,唯物的唯心的,前朝的当代的,蔚为大观,要知道,这都是名著、名嘴、名家啊,我辈岂敢造次。所以呢,在这里,我只开个小口,以点带面的品上几个人,博君一笑,供大家消遣。
第一类人,有大格局。这类猛人在三国时期还是比较多的,但我感到最成功、最具代表性的还属曹操。曹操20岁那年在东都洛阳当地方官,初出茅庐,就不惧权贵、敢管敢治,连皇帝宠信的人都敢碰一下,虽然也因开罪宦官被调离,但我们还是从他颁布的《让县自明本志令》中看到了依法治国理论的雏形,这是要点个大赞的。后来,他举义旗起兵平叛,招贤纳士,招兵买马,但最让人称道的还是他适时提出了“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政治主张,在一个大乱世,及时占领了“正义之师”的制高点,对天下名士起到了很好的磁石作用,这些人才可是他独具的起家本钱。军事上的格局就不必说了,南征北战,东征西讨,统一北方,三分天下有其二,稳稳地坐上了三国群雄的第一把交椅。除了政治、军事、经济上的大格局外,他在诗、散文、书法等方面,同样是开魏晋文化风气之先。对于曹孟德,还是后人那句诗总结的好:“书生轻议冢中人,冢中笑尔书生气”。这个冢中人,指的就是曹操,好一个胸怀大志、知行合一的大英雄!
第二类人,有大情义。我感到,这当中的代表人物就是诸葛亮。提起《三国演义》中的情义,人们首先想到的“桃园三结义”,印入脑海的也是刘关张这哥仨,这也是对的。但我觉得在风云际会的大变革时期,与诸葛亮相比,他们三兄弟的情义还是显得局限和狭隘了一些。诸葛亮的情义光芒,在刘备在世时虽有,但还不算耀眼,真正考验他的是在刘禅主政时。这个时期,作为三国中最弱小的蜀国,可谓风雨飘摇,列强环伺,别说发展,就是生存都成了问题。诸葛亮作为托孤的辅国大臣,这一点,他比谁都看的清楚,于是他亲帅兵马,六出祁山,以攻为守,至死方休,请注意“以攻为守”这四个字,这是当时蜀国唯一可行的生存策略,可以说,是他用生命给蜀国争来了喘息机会,也是他用大情大义写出的承诺。“前后出师遗表在,令人一览泪满襟”!深沉博大的家国情怀,诸葛亮在三国群英里首屈一指。
第三类人,有大智慧。说到这一点就不能不提曹魏的终结者,也是诸葛亮的老对手司马懿了。司马懿可以说是“伪装届”中的九段选手,拒诸葛亮,他占据优势,但为了耗死蜀军,避而不战,一直“示弱”;擒曹爽三兄弟,他又是指洛水为誓,又是请曹爽好友规劝,又是传太后懿旨,积极“示仁”;还有前面为迷惑对手,装病装到了骨头里,我常想,如果那时有奥斯卡奖,没准客串的司马懿也能拿个影帝来尝尝。总之,对于司马懿,他的心思谁也猜不明白,他的韬光养晦,他的一生谋略都是深不可测的。无论阴谋,还是阳谋,司马懿都技高一筹,至于《三国演义》中说他被诸葛亮打怕了,不过是罗贯中的小说家言,不足信。试问,有如此大智慧的人不为西晋奠基,还能有谁呢。
《三国演义》是一个超级版的“武林大会”,它给我们呈现了一个金戈铁马、充满传奇的时代,那个年代曾经群星闪耀,那个年代也曾哀鸿遍野,时光让他们走进了历史深处,但他们的故事还在接力传诵,他们的文治武功还在给我们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