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脑子听课的老师,都做到了这几点
听课,是在学校经常开展的教研活动。正因为是经常,许多教师也就感到不再新鲜,也不再心动。听课时,带着本子,带着凳子,往教室后面一坐,就开始一字一句地记录上课教师所说的话、所写的字、所解的题、所做的事。
一节课结束,记下的只是“听到了什么”,至于“听出了什么”,则找不到只字片言。于是,也就产生了教师喜欢听内容有趣的课、听形式新颖的课、听气氛热闹的课的奇怪现象,其更多地关注听得是否有意思,而很少关注听得是否有意义。
为什么会这样呢?归根结底是教师听课时,一种情形是没有“带着脑子”,没有把听别人的课变成想别人的课;另一种情形是没有“带着自己”,没有把听别人的课当成想自己的课。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有脑子”的听课呢?下面提供一些建议。
一、学会“备课”:
带着自己的了解听课:在听课前,首先,听课教师要了解一下上课内容,看一看教材的编排和教学的要求,查一查其他教师是怎么教的;
其次,听课教师要了解一下上课教师情况,看一看教师的风格和研究的特长,查一查其之前是怎么教学的。这样有准备地听课,容易做到心中有数。
二、学会“问课”:
带着自己的需求听课:如果是同一年级的教师,在听课前,还可以带着问题去听:一种情况是自己还没有上过该内容,那么就可以重点收集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会出现哪些问题,以供自己备用;另一种情况是自己已经上过该内容,那么就可以回想一下自己的课中出现过什么问题,然后重点关注这节课会不会出现类似的问题,如果没有出现,就可以思考其成因,如果同样出现了,就可以观察上课教师怎么来解决这一问题。
三、学会“观课”:
带着自己的眼睛听课:在听课中,不能只是“听课”,听教师的说,听学生的说,还要“观课”,不仅要看教师的教态、看教师的教法,更要看学生的表情、看学生的表现。我们不能只是盯着教师,而应该多看看学生。因为教学效果往往是从学生那里反映出来的。
有一位中学校长说:“好课的标准不好说。但只要课上孩子们‘小脸发红,小眼发亮,小手直举,小口常开’,这堂课一定不是差课!”这些都是看出来的。
四、学会“发现”:
听闪光之点:一节课听完了,哪怕从整体上来看是失败的,只要我们认真去捕捉,至少都会有一两个闪光点。一般的公开课,也多有灵采飞扬的机巧之作。
有哲人曾说,世上最聪明的人是那些善于发现别人长处,并能学习别人长处,最终使其变为自己的长处的人。
因此听课时,一定要首先抱着一种虚心学习的态度,要积极调动自己敏锐的眼光,善于去发现人家课堂上的每一点闪光之处,然后慢慢品味,细细揣摩,再将其拿到自己的课堂上去实践印证,这样久而久之,自然会功力日进。
五、学会“议课”:
带着自己的思想听课:听课需要“听记”,也需要“听看”,更需要“听想”,对上课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要作出价值判断,也就是要读懂上课教师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所包含的意思和具有的意义。对教学的环节,听课教师要思考“他为什么这样设计”和“他还可以怎样设计”,更要思考“如果是我,在他的班级,我会怎样设计”以及“如果是我,在我的班级,我会怎样设计”。如果有可能,听课之后,可以用自己的思想上这节课,使听课活动得以深化;对教学的细节,听课教师要思考“如果是我,会怎样处理”。多进行这样的角色置换和“扪心自问”,将有助于听课教师听出自己的思想来。
六、学会“听重点”:
一节课的重点难点能否突破,标志着这节课的成功与否:重点内容通常是指在教材中或因讲述详细所占篇幅大;或是归纳的结论、规律所占地位突出。难点是指大部分学生难于理解、掌握、运用的部分,有来自教材的难点,也有来自学生的难点。
听课时就要听其他老师是怎样纵横联系学生已有知识举例说明,化难为易,突破难点,突出重点的,这些往往是他们积累多年教学经验的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