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投”简历是否有效呢?
“早下手,占先机”是大学毕业生们的求职准则之一。
现在大学生们就业压力逐年增加,很多求职者无奈海投简历。
所谓“海投”,是指求职者向尽可能多的用人单位投递简历,希望借助“量变引发质变”的积累,增加offer的命中率。
乍眼看起来,海投简历有以下2点好处:
1、增加面试的几率
这是海投最直观的效果,正所谓“东方不亮西方亮”,也许A公司淘汰了你的简历,但B公司却认为你恰好匹配岗位,确实存在这种可能性。
2、不错过每一家心仪的企业
求职者把自己的简历推销到足够多的企业面前,无论成功与否,都不会留有遗憾。况且,“量变”在一定程度上还可能引起“质变”。
但是,海投简历也会存在很大的问题:
1、是简历无针对性
许多毕业生求职时照着模板写一份简历到处投,既无针对性,方向也不突出,无法适应所有行业、所有职业对于求职者的期待。
2、海投可能导致简历内容和应聘岗位不够匹配
即便求职者可以为不同公司定制简历,但是,海投简历的目标性太弱,简历内容和应聘的岗位很容易出现不匹配。
因为海投简历意味你很难有充足的时间去辨别每一家企业的岗位是否真正适合你,有时求职者在招聘信息里看到心仪的岗位名称就直接投递简历了,却不曾发现,许多名称相似的岗位,工作职责却大相径庭,甚至毫不相关。
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浪费大量的时间去投递与自己不相匹配的公司,针对性差。
3、海投未必带来安全感
根据前面两点原因,在求职者准备得不充分的前提下,简历投得越多,失败的可能性也越大。你可能因此备受打击、信心缺失、手忙脚乱、心灰意冷。
我曾遇到一位来自天津商业大学的大四学生,她说自己海投了100多封简历,但却无一回音,因而倍觉郁闷,信心扫地,感觉自己前途渺茫,不知所措。
4、海投暴露了求职者自我认知不足,对未来缺乏清晰的规划
很多大学生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在严峻的就业压力下,他不得不四处撒网、盲目碰运气。海投恰恰证明了他们前期的准备不足。
而面试官很不喜欢迷茫不知所措的求职者,对于一个对自己的人生都没有规划的人,公司很难预期你会取得很好的业绩。
所以,求职者在投简历之前,给自己设定一个具体的目标,做好充足的准备,求职成功率才可能提高。
分析了这么多,那么,求职者到底要不要海投简历呢?
传统的“海投”方式有其存在的必然性。但我们仍然需要一个新的招聘模式作为补充,打破现有的“海投”困局。
要想改变“海投”浪费时间无针对性的弊端,招聘单位和求职者都需要进行转变。单位要对自己有清晰定位,了解自己需要哪些学校哪些类型的毕业生;也要注意招聘岗位所需的能力层次和报酬吸引力。
求职者应当了解自己的能力,能进入什么样的企业,担任怎样的职位,把“海投”变为“精投”。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精准匹配,不再“大海捞针”,而是“一击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