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与刘伯温的关系本来很好,为何之后会出
刘基,字伯温,初期政治家、文学家、开国名臣,不论是当上之前还是之后,都是他身边最倚重的大臣。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跟双元制小编一起看看吧。
刘伯温不仅是一个运筹帷幄,之外的谋士,而且还为朱元璋立传写书,可以说是为明朝的建立立下了。朱元璋对刘伯温极好,为了表达对刘伯温的信任还有器重,朱元璋在当上皇帝以后就封他做了御史中丞,而且朱元璋不仅封赏了刘伯温一人,他还打算追封刘伯温祖上三代。
刘伯温并没有被利益蒙蔽了本心,一方面他知道自己已经过了知天命的年纪,另一方面是他比较尊崇,所以从始至终刘伯温都没有流露出一丝像一样贪婪的神色,也没有和一样为非作歹,面对荣誉还有利益,他全部都拒绝了。朱元璋似乎也知道刘伯温不会接受这些赏赐,于是他就没有强求,但是他还是用减少刘伯温老家赋税的方式来表达对刘伯温的感谢之意。如此看来,朱元璋和刘伯温的关系还是比较和谐的,但是为什么几年之后朱元璋和刘伯温的关系就变得非常恶劣了呢?
在洪武元年,也就是朱元璋刚刚当上皇帝那一年,率领着明朝大军北伐,并且取得了好几场大胜。在徐达攻打下汴梁以后,朱元璋就去了,他去汴梁是为了考察一下,看看汴不适合作为都城。朱元璋虽然离开了南京,但是朝廷还是要继续运转下去的,于是朱元璋就让刘伯温还有李善长一块管理朝政。李善长负责管理日常政务,而刘伯温则是专门负责监察百官,看看朝廷中有没有那种德行不正的官员。
就在这个时候,李彬把李善长以前的老宰相府给改造成了一个地下交易场所,在进行权色交易的同时,他还买卖官职。虽然表面上来看,李彬是一个人在作案,但实际上他的背后另有其人,李彬是李善长的心腹,他和李善长的儿子关系密切,和胡惟庸这个李善长身边的狗腿更是交往甚密。尽管李彬的不正当生意做得非常隐蔽,但是刘伯温还是知道了,正直的刘伯温决定讲这件事情严查到底。由于案情比较严重,所以他写了一封加急信寄给了朱元璋,向他请示究竟该如何处理。朱元璋仅仅只用一个字回复了刘伯温:“杀。”
李善长也知道李彬危在旦夕,于是他亲自上门为李彬求情,刘伯温根本就不听李善长的那套说辞,他最后还是把李彬给处死了。从这以后,李善长和刘伯温的关系就变得非常恶劣了。为了报复刘伯温,李善长联合了一大群人向朱元璋告状,告状的人多了,朱元璋也不知道是真是假,不过在他看来,既然都指控刘伯温,那么刘伯温肯定是做了错事了,于是他就把刘伯温叫来狠狠的斥责了他一顿。刘伯温不明所以,因此就对朱元璋产生了不满之情,于是两个人的关系就开始出现了裂隙。
朱元璋是一个非常迷信的人,他做什么事情都要讲究奉天承运,所以为了给自己制造舆论,他经常让刘伯温给自己推算天气变化,他还借此来为自己造势。刘伯温对于自己的推算非常自信,所以每次朱元璋求他办事的时候他都是欣然应允。前几次天气预测刘伯温都算的很准确,朱元璋也因此增加了自己的威严,但是后来有一次刘伯温就没有算准,结果这一下就惹恼了朱元璋。
当时天下大旱,朱元璋就去找刘伯温问问他到底是怎么回事,刘伯温观看天象以后就说:“旱灾发生的原因有三个,第一个原因是死亡的将领妻女太多,阴气太重;第二个原因是因为南京的工匠死的太多,死气太重;第三个原因是因为的士兵没有及时收编,违和气太重。”朱元璋对于刘伯温的话啊,于是他就赶紧把这些错误都改正了过来,并且还公告天下说旱灾很快就会停止的。结果旱灾并没有解除,刘伯温让朱元璋的威严尽失,他自然就开始怨恨起了刘伯温。
刘伯温是一个聪明人,他很清楚的察觉到了朱元璋对他态度的转变,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他希望尽快脱离朝廷这个是非地,回老家颐养天年。正好这个时候刘伯温的妻子去世了,他就向朱元璋请辞,说是回家奔丧。从当时朱元璋对刘伯温的态度来看,他似乎并没有做过多的挽留,临走的时候,刘伯温向朱元璋告别,同时他对朱元璋说道:“凤阳虽然是您的家乡,但是并不适合作为帝都。军队在和残余势力交战的时候一定不要轻视的军队。”
刘伯温的话说得很中肯,但是朱元璋根本就没有听进去,他甚至连最基本的点头摇头都没有。刘伯温察觉到了朱元璋对他的冷淡,于是他的回到了家乡,在埋葬了妻子以后,他就打算安度晚年了。结果没过几天,朱元璋就又改变了主意,让他回去仕官。原来刘伯温临走时说的那些话都一一应验了,朱元璋这才知道原来是自己错怪了刘伯温。但此时的刘伯温已经没有了当官的意愿,因此他拒绝了朱元璋的征召。
朱元璋和刘伯温两个人从来都没有关系紧密过,朱元璋只不过是为了得到刘伯温的效忠,而刘伯温则是借助朱元璋发挥自己的才能,这样的两个人是注定没有办法长久和谐的,关系变得恶劣是在所难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