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上位后就着急弄死和珅 和珅就一点准备都没

世界历史 2022-07-27 18:24www.worldometers.cn世界历史故事

  对与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双元制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嘉庆为何一定要匆忙查抄和珅,的和珅为什么不早做打算?

  谁说和珅没做打算?他不仅早就做了,并且还以为自己成功了。

  人人都了解“和珅跌倒,嘉庆吃饱”这个典故,也了解刚上台后,就在第一时间整倒了和珅,但很少人会去想,为什么聪明一世的和珅,不早点给自己做打算呢?

  要了解,和珅一向是以“玲珑剔透”闻名的,不然他也不会被如此宠信,但为何就不了解提前巴结或者讨好一下嘉庆呢?

  事实上,向嘉庆示好这件事,和珅曾做了无数次,并且,他一度认为,自己已经成功了。

  正是因为和珅的“自认为成功”,才会让他在嘉庆皇帝发难时措手不及,最终只能是眼睁睁地束手伏法。

  只能说,聪明一世的和珅,被嘉庆皇帝高明的演技给骗了。

  嘉庆皇帝是个“好演员”,若是放到现代,绝对能拿奥斯卡。

  早在嘉庆刚被乾隆定为皇太子的前夜,和珅在得到内幕消息后,就在第一时间向嘉庆抛出了示好的信号。

  他托人向还是十的嘉庆,送去了一把玉如意。

  和珅用这种方式,隐晦地告诉了嘉庆他已经被定为皇太子,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新皇帝的拥戴之意。

  对此,年轻的嘉庆及时做出了回应,他向和珅深表感谢,称赞和珅为“国之柱石”,还为此写了一篇《咏玉如意》的诗。

  嘉庆这种的表现,让和珅十分满意,他笑着对手下的心腹说,“余子不足为惧也。”

  那么,当时的嘉庆真的对和珅的这种示好欣然接受吗?当然不是,他只不过出于形势,不得不向和珅释放出善意的信号。

  当然,依照和珅的圆滑程度,以及他混迹官场数十年的经验,他不是不了解嘉庆的回应有水分,因此,在往后的日子里,和珅还将无数次的主动向嘉庆示好。

  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自己将来做打算。

  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谁都了解,他和珅在乾隆朝能如此受宠,并不代表将来能风光依旧,所以,早点给自己找个退路这种简单的道理,和珅不可能没有想到。

  所以,自此之后,乃至到嘉庆正式亲政之前,和珅一直都在不遗余力地向嘉庆邀功,而嘉庆呢,则一次次的表扬了和大人的“明达干练”。

  不仅如此,嘉庆在登基之后,常以“毫无主见”来迷惑和珅。

  史载,嘉庆元年之后,不愿意放权,嘉庆只能当一个没有任何实权的“”,为了让老迈的乾隆放心,嘉庆不得不开始“演戏”。

  比如,大臣们有政事向嘉庆请示批复,嘉庆皇帝往往只有一句话:

  “惟皇爷(指乾隆)处分,朕何敢与焉?”---嘉庆

  再比如,每天早朝,嘉庆帝就如同一个不哭不闹的乖宝宝,垂手搭肩,低眉顺眼地站在乾隆身边。

  乾隆笑,他也跟着笑,乾隆高兴,他也一同开心。

  这样的表现,不仅让乾隆十分满意,同时也让和珅更加满意,在他看来,嘉庆只不过是一个没有主见的那啥一样。

  事实上还不止如此,为了演得更逼真,嘉庆时时刻刻都在刻意表示对和珅的恭敬。

  某次,有大臣向嘉庆私底下反应和珅以及其朋党胡作非为的问题,希望嘉庆能够处理,结果,嘉庆的反应让所有人都十分意外。

  他公开对这个大臣进行了训斥,并“”地说,朕还要和中堂大人共同管理四海,你们怎么可以这样抹黑一个国之重臣?

  话里话外,嘉庆都在维护和珅,而这件事传到和珅耳朵里后,让他对嘉庆愈加放心。

  什么叫做好演员?就是演到自己都相信了,而当时的嘉庆皇帝,当之无愧的是大清国第一好演员。

  不过,和珅对嘉庆还并没有做到放下所有提防,为了让自己更安心,和珅在嘉庆身边安插了眼线。

  嘉庆还未亲政时,身边曾有两个侍读,一个叫做吴省兰,另一个叫做吴省钦。

  这两个人,都是,且均为出身,但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那就是两人均是和珅的老师。

  把自己的老师派到嘉庆身边当侍读,其用意昭然若揭。

  而这两位明为侍读,暗为监视的进士,也确实“不辱使命”,给和珅传递回来了不少嘉庆帝日常所为的消息。

  而他们传递回来的信息,无一例外的,都是嘉庆无心政事,整日醉心玩乐。

  并且,嘉庆偶尔所做的一些诗词,也被拿到了和珅面前,其内容大多都是伤春悲秋,甚至,还有些人伦之乐的诗词。

  这一切,都让和珅产生一个错觉,那就是嘉庆是一个粗鄙浅陋,且胸无大志之人。

  再加上嘉庆但凡是有事需要向乾隆汇报时,总是找到和珅,请他代为传话,种种表现,让和珅彻底放下了对嘉庆的提防。

  而在这种情况下,一直到乾隆死之前,和珅都不觉得嘉庆会弄死自己。

  也就是说,和珅在嘉庆成为皇太子之后,就已经开始不遗余力地找各种方式来向嘉庆示好,而这种示好,同时也是在试探嘉庆,通过一系列的动作,和珅得出结论,那就是嘉庆“不足为惧”。

  因此,和珅才会心安理得地继续当着大清国的“二皇帝”,对即将到来的危险不自知。

  那么,身为皇帝,嘉庆为何会如此隐忍,甘愿装傻来迷惑和珅呢?其实归根结底,嘉庆要迷惑的不是和珅,而是他的父亲,那个退位却不放权的老皇帝。

  要说历史上最幸运的皇帝是谁,那绝对非乾隆莫属。

  经过、两代皇帝的打理,乾隆接手时的大清国,是一个国库充盈、国力蒸蒸日上的国家。

  正是有了充盈的家底,乾隆才能在在位期间,干了几件令他引以为傲的事情。

  如平定大小金川、收复准噶尔,正是完成了这几件事,让本就自信的乾隆更加的自负,看着自己治理下的国家一派“盛世”之像,乾隆志得意满的自诩为“”。

  但与此同时,乾隆还是一个对权力极其迷恋的人。

  禅位是,曾经乾隆在登基之初,就许下“在位时间不超过祖父康熙”的诺言,本以为是随口一说,但没想到,他的长寿让他不得不硬着头皮兑现这个诺言。

  之所以挑选嘉庆为继承人,最主要一点,就是嘉庆看上去老实,好控制。

  而正是出于不愿放权的心理,在归政大典举行后不久,乾隆皇帝就借机发难,向全天下宣布,大清国还是他说了算。

  根据《实录》记载,在归政大典举行的十二天后,也就是当年的正月十二,乾隆皇帝就专门下了道圣旨,以“晓谕群臣”。

  “内而部院各衙门,外而督抚大吏等,章奏事件,亦皆朕躬亲综揽,随时训示。”---《清高宗实录》

  这道圣旨,乾隆不仅通报各部,让大清的臣工都了解现在是他说了算,并且,在当月十九,他在召见各国使节时,再次提了出来。

  甚至,为了彰显自己的地位和大权在握,乾隆连住的地方都没换,依旧住在历代皇帝办公所在的里,而新皇帝嘉庆,只能委屈的住在代表太子地位的毓庆宫中。

  当然,嘉庆对于住在哪里倒没有太大意见,让他最苦恼的是,父亲乾隆把权力抓得越来越紧了。

  本来在他登基之初,乾隆对于权力的划分是军政大权归乾隆,嘉庆也就看看的折子,但到了后来,就这么点权力,乾隆也收了回去。

  乾隆的意思很简单,就是只要他还有口气,那嘉庆就没有亲政的机会。

  但问题是,乾隆当时已经是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不管是精力还是体力,已经大不如前,健忘、前言不搭后语等这些老年人常见的毛病,逐一出现在乾隆身上。

  如果乾隆只是一个普通的富家翁倒没什么,问题是,他是一国之主,他的一句话,就影响的人。

  而大臣们,对于这样的乾隆也是很无可奈何,但又不敢表达,只能是稀里糊涂的听,稀里糊涂的应对,然后再稀里糊涂的揣摩。

  小事还好,但遇到大事,比如“白莲教起义”,大臣们就不敢胡乱揣摩了,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对乾隆心思极为了解的人来当做中间的桥梁。

  这个人是谁?那自然是和珅和大人。

  乾隆对和珅的信任是毋庸置疑的,而和珅对乾隆心思的揣摩,也是外人无法比拟的,因此,在很多时候,和珅某种程度上就代表了乾隆。

  有个十分典型的例子,某次,乾隆正在打坐,忽然睁眼问,名字,那两个人叫什么名字?

  坐在一旁的嘉庆当时一脸懵,什么?谁的名字?啥意思?

  而和珅附耳过去,轻声告诉了乾隆两个名字,之后,乾隆继续闭上眼睛。

  事后,嘉庆问起和珅,和珅答道,上皇(指乾隆)正在做法“咒”白莲教匪首呢,他问的是那两个领头人的名字。

  这件小事,让嘉庆十分震撼,同时也对和珅越发的忌惮,而和珅“二皇帝”的称号,也就是这么来的。

  通过和珅的嘴,把老皇帝所表达的意思“准确”地传达给列位臣工,然后大家伙再去执行,这就是在乾隆禅位之后的一个常态。

  而反过来讲,老迈的乾隆,也正是在通过唯一信任的和珅,来牢牢掌握住了皇权。

  由此可见,和珅在当时的是如何重要,嘉庆之所以会对和珅,说白了,就是让和珅作为一个桥梁,向父亲乾隆传递自己“安分守己”的信号。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都是建立在乾隆还活着的时候,一旦乾隆死了,那么和珅的作用就到头了。

  所以,我们看到的是,在乾隆刚刚去世,大权在握的嘉庆就急不可耐地开始了对和珅的清算行动。

  嘉庆如此匆忙的根本,总结起来大致有三点原因。

  其一,和珅失去了作用

  正如前文所说,乾隆已经不在,这就意味着压制在嘉庆头上的那座大山也没了,因此,和珅已经失去了桥梁的作用。

  嘉庆不需要再向谁传递什么信号,更不需要继续扮一个乖宝宝,现在他已经是,天下终于是他说了算。

  因此,和珅的末日也就来了。

  其二,嘉庆为了巩固皇权

  众所周知,封建时代每逢新皇登基,总要对前朝旧臣进行处理,以彰显新皇的权威性,这几乎是封疆王朝中司惯的事情。

  而和珅作为乾隆最信任的大臣,同时也是最大号的“旧臣”,清理他,那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只有处理和珅,才能让嘉庆最大程度上彰显皇权,因为,这就是嘉庆必须要第一时间抓紧做的事情。

  其三,泄愤

  没错,就是泄愤,压抑了四年之久的嘉庆,在掌握实权之后,第一个想做的事情,就是发泄着四年来的郁闷和愤怒。

  其实想想,嘉庆的这种反应也很正常,再怎么着他也是正儿八经,且的皇帝,但出于形势,不得不向一个大臣装了四年。

  这换成任何人,都会郁闷之极,同时也充满愤怒。

  因此,在掌权的第一时间,进行泄愤也是人之常情,毕竟装孙子的滋味,他历历在目,这对他来说,是一种耻辱。

  所以,嘉庆才会如此匆忙地查抄和珅,而和珅呢,从没想到嘉庆会弄死自己,并且下手还这么快,因此,只能无可奈何伏法,落了个被三尺白绫赐死的结果。

Copyright © 2016-2025 www.worldometers.cn 全球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全球化,全球疫情,全球股市,全球新闻网,全球地图,全球通史,经济全球化,全球变暖,全球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