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骨头六连”的“硬骨头战士”:敢于啃硬骨
中新网惠州7月27日网 题:“硬骨头六连”的“硬骨头战士”:敢于啃硬骨头
中新网记者 宋秀杰
“锦旗不当遮羞布,荣誉不当包袱背”这句话成了74集团军某旅“硬骨头六连”官兵的“口头禅”,人人都有一个过硬的本领,人人都想争第一。
“八一”建军节前夕,记者走进这个连队的“硬骨头战士”群体中,看到了一个个真实的“硬骨头”形象。
图为“硬骨头六连”官兵在刻苦训练 姬东 摄
这是一支英雄的连队,以当尖刀、打硬仗著称。1939年3月组建于河北雄县,先后经历大小战斗161次,涌现出刘四虎、尹玉芬、李恩龙等一大批战斗英雄,形成了“三股劲”“四过硬”的“硬骨头精神”。连队于1964年、1985年分别被国防部和中央军委授予“硬骨头六连”和“英雄硬六连”荣誉称号。
为了铸造未来作战的刀尖子,官兵们决心“让硬骨头插上科技的翅膀”。改革调整以来,六连官兵在训练中,立起战斗力的标杆,瞄准实战化靶心,真正把连队锻造成了能打胜仗的尖刀铁拳。近3年来,连队先后16人次在集团军以上比武竞赛中摘金夺银、19人次打破9项旅纪录、连队基础训练和专业训练成绩年年全旅第一,去年被陆军表彰为军事训练先进单位。
图为“硬骨头六连”官兵在刻苦训练 姬东 摄
一班长王一村是一名能熟练驾驭新型装备的“硬骨头战士”,入伍5年,在“岭南尖兵”的大比赛中,随队一举夺得了3个单项第一、一个综合第一、不但荣立了三等功,而且还被评为南部战区“百名好班长”、优秀士官。
“只有为连队争光添彩的义务,没有给连队抹黑的权力”,四班长王冬林入伍7年,熟练掌握了20余种武器,夺得过全连射击、战术比赛的第一名。2018年8月,他参加“国际军事比赛-2018”安全环境项目防化专业技能竞赛,为苦练防化侦察技能,穿着密不透风的防化服,顶着车内40℃的高温,不断挑战身体极限。最终勇夺单项第一、团体第三,在国际赛场展现硬骨雄风。他说:“在硬六连当兵一定要把学本领放在重要位置上,只有优秀,没有良好。”
图为“硬骨头六连”官兵在刻苦训练 姬东 摄
五班长张亚秋,也是一名“硬骨头战士”,在2017年一次比赛中,他拉了265个单杠的“卷身上”,手心磨掉了11块皮,一直坚持“轻伤不下火线”,结果打破了当时的全旅纪录,并保持至今。
三班长唐雄,在一次训练中,由于疲劳过度,枪拿不动了,就用嘴叼着枪在地上爬过了终点,感动了全连官兵。
图为“硬骨头六连”官兵在刻苦训练 姬东 摄
士官杨树林,是一名老班长,从10多米高的云梯上掉下来,造成右臂粉碎性骨拆,他仍拖着受伤的右臂,用左手坚持把比赛科目完成。
“见笫一就争,见红旗就扛”,二班副班长韩占军不慎扭伤了腰,仍报名参加了400米障碍。
一班战士骆开文在新兵训练中立志要进“尖刀班”,硬是创下了105个“单杠卷身上”的好成绩,被称为“拼命三郎”。
该连连长赵松、指导员冯杰称,在连队争当“硬骨头战士”的活动已成光荣传统,多年来层出不穷,能被评为“硬骨头战士”的都是“训练尖兵”。
据了解,该连队也有柔的一面。1998年夏,该连随原所在团奔赴九江执行抗洪抢险任务。任务结束,连队集全连之力对学校进行援建,学校也因此改名为“硬骨头六连”希望学校。时光荏苒,连队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依然与学校保持经常联系,力所能及地为贫困学生捐资助学。迄今为止,全国共有3所以“硬骨头”命名的希望小学。 (完)